江藤名保子:乌战长期化与中国“三个倡议”的交错

时间:2022-07-21 07:5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江藤名保子

随着乌克兰危机呈长期化趋势,中国加快了对美竞争的外交攻势。就自4月以后在经济领域和安全领域两方面,试图扩大影响力的中国外交,可以从三个“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关键词的习近平政府全球治理观中,理解其用意。三个倡议指“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以及“全球安全倡议”,都是习近平在国际会议讲话中提出的概念,在中国国内被宣传为习近平的外交战略。上述三大倡议的目标,则是习近平始于2013年倡导的全球愿景“人类命运共同体”。

其中,“全球安全倡议”是中国外交新矢量。习近平在4月21日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议”,表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将“全球安全倡议”与“全球发展倡议”相提并论,彰显中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在安全领域方面也将参与全球治理。根据4月24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中国外长王毅的评论“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守护世界和平安宁”,“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是以冠病疫情和乌克兰危机为契机,基于亚洲需要,建立新区域安全框架的认识。

“全球安全倡议”的概念是如何纳入中国外交的呢?最初提出是在4月中国与所罗门群岛达成的安全协议。此外,王毅于5月底开始访问太平洋八个岛国,5月30日在斐济参加了与10国的在线会谈,与会提出的《中国—太平洋岛国共同发展五年计划(2022年至2026年)》中也有表述。王毅寻求加强安全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多边框架,作为中国参与区域安全的立足点。虽然没有达成合作框架,但从一系列外交攻势可以看出,这与先前的以经济援助为轴心来扩大影响力的作法,有明显不同;中国外交试图在安全方面扩大影响力的方针,浮出水面。

也许是认识到在安全领域的外交攻势并不容易,中国外交从6月以后似乎回归到以“全球发展倡议”为主轴的方针上来。面向预计在秋季召开的大陆政府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当前首要任务就是秀外交上的“成果”吧。

6月20日,政府智库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发布了《全球发展报告》。这是作为“全球发展倡议”的一环,验证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提出政策建议。另外,在6月23日的第14届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上,通过了《北京宣言》,表示金砖国家在团结的基础上,明确了包括粮食安全在内的经济合作。次日,中国在线主持了邀请17个国家进行的“全球发展高层对话”,提出进一步的经济合作,习近平发表演讲说:“必须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和机制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迄今为止,习近平政府也都反复主张全球治理需要改革。也就是说,习近平政府把受到乌克兰危机长期化影响而变得不稳定的国际形势视为良机,吸引发展中国家赞同的手法,推进按照自己路线图谋求改变的国际秩序。中国的外交战略已经覆盖了安全领域,意味着今后将越来越明显地向外展示中国的外交姿态。

作者是日本学习院大学教授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