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焦
在当前的中国,学界腐败较少引起公众关注——与政界、商界的腐败比较起来,学界腐败似显“阳春白雪”。越深入了解学界内幕者,越会对“金玉”外表下“败絮”状的腐败,感到触目惊心。
权力导致腐败,在学界同样如此。教育权力导致教育腐败,学术权力导致学术腐败。腐败以及腐败的潜规则,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学界中重要利益的实际分配。
学界的种种权力,包括教师与研究人员聘任权、职称评审权、学术期刊用稿权、科研课题评审权、学校干部提拔任用权等。这些权力的行使,往往要使权力拥有者获得私人利益。未与他们拉关系、给他们好处者,会被他们暗中为难。
现阶段中国政界与商界的腐败难以根除,固然值得关注。但对广大教师、研究人员、学生而言,学界的腐败更直接影响到他们,影响到切身利益,影响到他们在学界的生存、发展。
中国学界存在“逆淘汰”,腐败者——学阀、学官、学术权威有名有利有权有势,不腐败者发展受限,甚至被边缘化。
掌握种种权力的腐败者如同癌细胞,与他们有师生、同学、同乡、血缘、金钱关系的各种关系户(其他“癌细胞”)一起,占用了过多资源。与他们没有关系的“正常细胞”,因为资源不足,在工作、学习、生活各方面都难如意。其中有些改而同流合污,向腐败者交上“投名状”,以求分食利益;更多的长期沉默,甘于边缘化;还有少数会成为现制度的批评者。
在当前教育、学术体制下,中国政府主要依靠学界的腐败者效劳,包括出谋划策、辩护解释、讴歌赞颂等,并使这些追求利益的效劳者得偿所愿。比如,这些腐败者可以拿到国家社科基金等研究项目,通过满足“国家现实需要”获得利益。不过,学界腐败者及其关系户最终拿出的成果,大多缺乏真正的价值。
至于外宣方面,这些学界中“有名望”的腐败者由于大多不具真才实学,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毕竟该领域所需要的,并不是腐败者所熟悉的通过关系在核心期刊发稿、拿到科研课题、获得科研奖励、评上职称等操作。中国外宣搞不好的原因之一,正在于此。
依靠学界腐败者服务的这个政府,有时固然会作出反腐姿态,但实际成果非常有限。目前中国学界的反腐,可谓挂一漏万——极少数人落马,大多数人仍继续捞取利益,最多表面上有所收敛。“癌细胞”已经在学界扩散,根除很难。
在经济较快发展、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矛盾还不明显。但如果经济发展减速甚至停滞不前,各方面矛盾会激化,包括学界内部腐败者与不腐败者的矛盾。这样的政权会使大多数不腐败者疏远它。而主要依靠腐败者效劳的政府,能长期维持稳定吗?
以前有人提出“历史周期律”,这里提出“腐败扩散律”:政治领域腐败之地,教育、学术等文化领域必腐败。比如在政治方面出现过“塌方式腐败”的山西,教育(尤其当地高校)、学术等文化领域也存在严重腐败。整个中国作为政治领域普遍腐败之地,也是教育、学术等文化领域普遍腐败之地。
可以认为,政治领域越腐败,教育、学术等文化领域越腐败。而反对政治腐败,也一定要反对与之“相辅相成”的教育、学术等腐败。
在一定阶段内,腐败可以与发展并行,但腐败因内在严重化或外在环境恶化,终会阻碍发展,进而严重影响稳定。中国正在走出腐败与发展并行时期——可称为腐败周期的“前半场”,即将进入腐败阻滞发展乃至严重影响稳定的时期——可称为腐败周期的“后半场”。一个完整腐败周期,正由前、后两半场组成,这可称为“腐败周期律”。
“腐败扩散律”与“腐败周期律”,作为两条腐败定律,对人们认清中国现实,乃至预测政权延续时间,非常重要。
作者是历史学博士,当代中国问题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