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展田:如何更全面应对网络安全问题

时间:2022-06-28 07:5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审时度势

《联合早报》6月24日社论《多管齐下管制网络生态》指出,虽然新加坡政府已在2019年就打击假信息立法通过《防范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POFMA),但此举仍不足以应对网络上一些对新加坡社会稳定有害的内容。政府也有意拟定新准则加强网络空间安全,并修订《广播法令》,使这些准则具备法律约束力。虽然立法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有心人士通过网络发布不良信息,却不能完全防止网民接触这类信息,而如何杜绝来自境外的有害网络信息影响新加坡社会舆论,也是难题之一,毕竟不良信息能超乎众人意料,快速地在网上传播。

我认为,所谓“多管齐下应对网络安全问题”,除了靠立法、政府和科技行业加强合作之外,也可从扩大网络安全教育范围,与区域各国加强合作等方面下手。

首先,有关官方须针对社会各年龄层的民众,加强并扩大网络安全教育范围。近年来,随着4G、5G等网络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网民通过社交媒体接触海量信息。我们一般提到“网络安全”,大多联想到的可能是“预防网络诈骗”“预防虚假网络连接”“网络骇客”之类的问题,却似乎忽略了“信息”本身可能带来的危害。

一些信息看似“无辜”,实际上却能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它们往往通过不同的叙述手法,说服网民并引起共鸣,而往往不易察觉得到。我在一个培养青年对中国和亚细安增进认知的非盈利组织,担任中国课程组组长,与一些本地及东南亚的青年朋友交流后发现,他们身边一些朋友、同学、同事及年长者,被简短易懂的不良社交媒体贴文带入风向,影响了当地的社会风气。例如,亲人之间对一起社会事件抱持不同立场而引起冲突、朋友之间为此不欢而散,严重的程度甚至能够影响当地选举结果。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在网络上所接收的信息,在叙述立场上有所不同。

这类例子看似夸张,但相同情况也许会在本地上演。我前阵子到本地一所邻里中学,针对“境外势力如何试图对我们的社会进行影响”的课题与学生交流,发现课堂内大部分学生,已通过社交媒体接收新闻信息,却缺乏前往传统媒体网页查证信息的习惯。在网络容易被操纵的时代,这是令人担忧的。

因此,如何向各年龄层民众倡导理性接收网络信息的工作,虽非易事,却是有关官方迫切须要探讨的难题之一。据我所知,国家图书馆管理局早在2013年就推出名为S.U.R.E的计划,倡导民众在阅读网络信息时,应查清真伪,并依据多重的视角,阅读及理性思考自己所接收的网络信息。

官方或许能加强与教育部的合作,在校园内提升学生对网络不良信息如何散播、网络叙述手法等的认知,培育学生的批判思维。前阵子,有关新加坡主权与历史问题的一些激进网络言论,就是很好的例子。针对年长者,则须有更大耐心,向他们解释不良信息的危害。官方也能加强与从事教育年长者工作的义工、专家及相关部门合作,相信它们会有更好的建议。

社论提到政府正探讨国际合作的可能性,我倒认为可从区域合作出发。目前,亚细安10国只针对网络跨境犯罪问题,于2017年发表共同宣言;亚细安各国部长也曾就假信息课题交换过意见。亚细安也在今年1月为教育工作者推出“对抗虚假信息与培养媒体素养”的训练手册,加强网络素养的教育,并推进区域对抗假信息工作。尽管如此,由于东南亚各国情况不同,在共同对抗网络安全隐患上,仍面临许多挑战。

自冠病疫情暴发以来,对抗虚假网络信息的工作,也成了区域内各国政府共同的“痛点”之一。网络信息能跨越国界散播,有心人士可利用区域经济、贸易、历史、宗教等课题散播不良信息,试图影响东南亚各国人民和政府间的关系。这不仅对已忙于应对疫情与通货膨胀等挑战的东南亚各国政府毫无益处,更有损区域的和平与稳定。亚细安或许能参考中国在进行网络“清朗”行动的经验,但终究还是得依据东南亚各国自身情况,制定一套本区域的标准。

由此可见,有关官方应积极与亚细安各国共同探讨网络安全隐患问题,加强区域在这方面的成效,再与区域外其他国家交流,共同面对网络安全的挑战。总之,如何更全面应对网络不良信息,是一项长期考验,如何在言论自由和管制审查之间取得平衡,也是值得思考的难题之一。对抗网络安全隐患问题不能单靠立法,须要全社会共同讨论,达成全民共识,并在这个基础上,防止不良信息影响新加坡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作者是“亚细安领航者”(The Young SEAkers)

中国课程组组长

新加坡国立大学人文与理学院学生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