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风传媒风评
6月1日国民党的中常会最被关注的两件事:一是国民党的“内乱”苗栗提名问题;二是党主席朱立伦的美国行。这两件事都是朱立伦的重大考验,也都曝露了他做为一个在野党主席面临的结构性限制。
国民党虽是台湾最大在野党,但不仅在国会是少数党,背后还有民众党虎视眈眈等着取而代之;国民党还能与执政的民进党稍做抗衡的是:在地方上还有些强势诸候,可以推进“地方包围中央”的策略。对朱立伦而言,今年年底的九合一选举就成了不能失败的重要战役,不仅现有的执政县市不能输,更要夺下几块绿地变蓝天——尤其是桃园、新竹、基隆这些绿营执政八年将换届的县市。
不料,国民党县市长提名却风波不断,先是桃园的“朱罗纪之乱”造成内伤,接着一向是蓝营地盘的苗栗县提名又出现波折。国民党选策会已在5月30日对外公告议党中宪征召立委徐志荣参选苗栗县长,不料徐志荣随即公开婉拒。原本安排两天后6月1日中常会通过征召徐志荣的戏码一下了乱了套,为了不让这场“内乱”抢走朱立伦外交大戏的风采,国民党只好宣布延后征召。
提名乱成一团还是要赴美赶考
朱立伦在桃园市长提名时出奇招征召张善政,惹怒了桃园市议长邱奕胜。邱奕胜很早就表态要参选,最后虽被党内高层劝退,但对提名张善政却未先和他商量极度不满。最后朱立伦以鞠躬道歉收拾残局。而在苗栗,同样是议长钟东锦也有意愿参选,但因为有司法案底让党中央犹豫,党主席朱立伦也私下表示过不会提名他选县长。不料朱立伦属意的徐志荣却不领情,让朱立伦陷入尶尬情境。如今朱赴美访问暂时把问题拖住,就怕一趟美国行回来矛盾加剧成不可收拾的大风暴。
其实朱立伦在考量桃园与苗栗提名时都有正确之处,他支持的人选相较下比其他有意竞逐者更优;做为党主席,他要思考各县市提名的人选对国民党在全台整体选战中是否加分。不过他还是在这两个县市惹出难以收拾的风暴,原因何在?
先不谈朱立伦个人的意志、偏好以及个人的政治目标,做为在野党主席面临的结构性困境是:国民党中央既掌握不了行政权、也没有立法权,它靠的是地方执政县市“地方包围中央”以对抗民进党政权。说白了,地方比中央更有实力,中央没粮草支援地方,却不仅要对地方指指点点、还要发动突袭提名,当然会惹怒地方诸候。
朱立伦相信,如果国民党要重新执政一定要走中间路线,要抓住中间选民,党提名的人选也要符合这个条件,因此张善政就成了他第一人选。不论朱立伦2024选不选总统,至少他想带领国民党重新执政。因此,除了台湾内部选举,两岸外交议题是他必须处理的——因此在党内县市长提名乱成一团之际,他还是必须先放下这些麻烦的事急着赴美国“赶考”。
夏立言推销过时的“交往”政策
朱立伦赴美访问一个重要目的是为国民党驻美代表处重新开张揭牌,宣示“We are here!”国民党重回华府。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6月1日在中常会报告朱立伦赴美行程时表达几个重点:一是国民党不是反美亲中:二是朱立伦不是为国民党而访美,而是为台湾利益访美;三是国民党可以向美国表达不同于民进党的战略观点,提供更客观讯息让美国做正确判断。
国民党不反美,这是从前任党主席江启臣到朱立伦一直表达的立场,但就像夏立言在简报中说的,反莱猪公投造成华府与国民党的“疏离”。他说国民党是要与北京“交往”进而改变中国大陆、并维持台湾的和平稳定,他强调这种交往策略是国民党与华府的共同点。他甚至引喻失当地说,1970年代美国先和北京交往,才会有1990年代国民党推动两岸交流——他似乎忘了当年执政的国民党如何声嘶力竭地批判美国“背信忘友”、抛弃台湾。
夏立言在阐述国民党对美政策时强调对中国的交往政策是华府与国民党的共同点,但这样的论述似乎很难解释从特朗普到拜登以来的中国政策——已从交往转向竞争与对抗。夏立言想强调国民党对亚太战略的看法不同于民进党, 但也未否认台湾民意想参与印太经济架构(IPEF)的期望。国民党又不想被扣“红帽子”,也想表现出在陆美台关系上不同于民进党的观点,但又不想得罪美国,所以让其论述很别扭。
在野党只能在一旁拍拍手?
更重要的是,就像党中央在处理县市长提名问题一样,因为国民党是个弱势在野党,掌握不了外交资源,在台美关系上能使力的有限。夏立言说要向华府表达台湾相参与IPEF的意愿,但当天晚上政院政委邓振中就宣布,他和美国副贸易代表比安奇(Sarah Bianchi)已举行视讯会议,确认台美将启动“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将就11个议题谈判,首次会议月底在华府举行。朱立伦做为一个在野党主席,去华府还能争取更多吗?
就好的一面想,朝野终于在对美外交、台湾经贸与地绿战略上有更多共识;但是做为一个在野党领导人,对于“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这样的议题,如果认同这个大方向,又不想只是拍拍手支持,那得发挥他做一个商学系教授的能力,提出更有利于台湾的“朱版台美贸易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