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京报
作者:白晶晶
1.2万元(人民币,2500新元)买双巴黎世家“破烂鞋”,比垃圾堆里捡来的品相还差;490美元(676新元)买件Gucci泳衣,最大的特点是没法下水游泳;LV空气马甲卖到2.6万元,就像是快递泡沫袋填充的;一把Gucci雨伞卖到一万一,可下雨天它还要等你来保护,因为雨伞的商标写明“不防水”,真应了古人那句歇后语“晴天打伞,多此一举”……
近来,一股看不懂的时尚风,让网友凌乱在风中。一众奢侈品品牌高举“环保大旗”,开启收割消费者钱包的花式营销。
以引发群嘲的“破烂鞋”为例,商家说辞是为了传递“运动鞋注定要穿一辈子”的理念。被划烂,有瑕疵且有脏污的鞋子,是穿了一个世纪后的样子。卖方言之凿凿,“在快时尚当道、过度消费对地球造成不少负担的今日,这是一记强而有力的警钟......”
拜托,这哪是敲警钟,简直是掩耳盗铃。环保也要讲科学,打造“百年老鞋”,难道不该把鞋子造得耐磨防水、不惧风雨?卖“破鞋”还要扯环保大旗,这种Flag谁能相信?
打着反过度消费的旗号,忽悠消费者,借环保之名,浑水“捞金”,如此用力过猛,难怪舆论翻车。
此前,奢侈品之所以能卖出高价,一方面基于卓越品质和精湛工艺,另一方面是彰显所谓阶层地位的象征。因此,越是稀有、限量、工艺繁杂,营造“人无我有”的神秘感,越能让消费者头脑一热,冲动剁手。
说到底,奢侈品卖的不是“性价比”,做的也不是多快好省的生意,而是变着法子勾起不必要的购买欲。而环保的本质,则是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尽可能保全物种的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无谓消耗。奢侈品硬要与环保“联姻”,不免有一种“上错花轿嫁错郎”的错配感。
给奢侈品套上“环保马甲”,更像是硬凹造型的概念游戏。消费者愿意为哪个概念埋单,奢侈品就迎合哪个定义。当消费者是“人傻钱多”的土豪大款,他们就主推“高人一等”的极致奢华;当主力军变成追求个性化的千禧一代,消费者盯上时尚、潮流、品位,奢侈品营销开始变着法子“接地气”。
这些年,除了1.2万的“破烂鞋”,令人匪夷所思的奢侈品,还有蒂芙尼8.1万的钢丝球、LV8000多块的纯稻草帽、Fendi千元口罩。从结果来看,毫无实用性的产品,才是环保理念最大的天敌。这些产品,究竟是奢侈品营销“接地气”,还是“脸先着地”的环保形式主义,公众心中都有计算器。
奢侈品真想打“环保牌”,不能只是借潮流圈钱,造概念掏空消费者钱包,而应当切实思考环保的真意,创造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潮流之作。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时下,受疫情影响,各行各业都在共度时艰。一个吊诡的现象却是,奢侈品生意风生水起,多家奢侈品牌掀起涨价潮。有分析认为,奢侈品“保值增值”预期,是刺激消费的源动力。部分中等收入人群,甚至将其作为理财产品购买。
从“破烂鞋”被群嘲、万元雨伞不防雨等争议来看,奢侈品投资绝非稳赚不赔的生意。风停了,炒作的滤镜注定碎一地。奉劝消费者量力而行,切忌跟风,穿“破烂鞋”交智商税,最后不小心掉进“装烂营销”的陷阱,踩了一脚烂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