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戈
北京冬奥会渐近,主题歌《一起向未来》将被一遍又一遍地唱响。“一起向未来”是美好的愿望,但由美国发起、澳大利亚率先响应的外交抵制,显然让这一曼妙期许落空,也注定让北京冬奥会比北京夏奥会失色许多。白宫的决定和官宣,尽管很大程度上对北京来说是一种解脱,但还是可以想见,大陆政府高层内心仍是五味杂陈。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强调,一些西方国家的政要并没有被所在国奥委会邀请,所以他们的抵制是自作多情。这是一种咬文嚼字的解释,很难经得起推敲:倘若北京发出了邀请,或通过奥委会发出了邀请,而西方政要不去北京,这是拒绝;而在北京没有邀请的情况下,西方政要表态不去北京,这是抵制。
中国和西方的沟通屡有信息解码错乱的情况,但是“无邀请何来抵制”显然不在此类范畴。通过美国白宫发言人普萨基和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的表态,也可以看到,这两个五眼联盟国家对是否得到邀请这个话题毫无兴趣。抵制实实在在地发生了,而且原因明明白白地指向了人权问题。冷战结束后,体育赛事被外交抵制的情况并不多见,这是奥运会历史卷轴里注定黯淡甚至是冰冷的一页。
忙于应付外交抵制之前,在中国官方的话语体系里,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意味着北京成为全球首个举办两季奥运会的城市。这个比较凸显的是对夏奥会成果的自豪和对冬奥会成就的自信。
在这个纵比的维度里,2008年8月是重要的时间参照。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在水立方等奥运场馆里的频密现身,让北京一次又一次登上西方主流媒体的要闻版甚至是头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也一时风光无二。即便再苛刻的西方评论家,也很难否认中国作为奥运会的东道主成为了大赢家。
中国深谙夏奥会的成功意味着什么,也希望冬奥会能再有作为。最高层的重视,冰雪项目早早启动的归化大潮,场馆建设的大手笔投入,以及北京在疫情起伏不定中的高效组织和持续筹备,都证明了中国希望复刻2008年的高光。然而,外交抵制让中国失去了借助体育赛事营销国家形象的机会,尤其是斩断了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身临其境,讲述所谓大国故事、演绎中国之治的可能。
往事并不如烟。互联网上流传着很多老照片,展现了胡锦涛、布什之间的友善互动和良好关系,不少消息还介绍两人多次讨论了人权议题;而眼下所有人都清楚,再优秀的摄影师也无法在2022年,为习近平摄录到类似的经典,他和拜登面对面谈人权和民主议题也还要苦觅机会。
没有人会怀疑中国做出了持续的努力,希望在最后一刻避免外交抵制的出现。尤其在美国的靴子落地之前,中国驻日本的外交机构宣称,向日本公众开放新疆游,并且承诺行程自由、疫后出行。短短几天后回头看,这种设计感很强的定向开放,应该可以理解为中国借日本向西方做最后的试探、尽最大的努力,但显然未得成果。
尽了人事,只好听天命。中国官方、党媒和外宣媒体目前在做新的努力,诘问没有邀请何来抵制、强调外交抵制没有影响,但是北京冬奥会已然不是设想中的“一起来”的样子了。并且,外交抵制的味道,谁在其中谁知道。
作者是前中国媒体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