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来源,Getty Image
在美国政府内部,耶伦支持废除对华关税,以抵御通胀,提振经济。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4月4日下午抵达中国广州,开启六天访华行程,距离她上一次访华过去九个月,会见的人员也大致相似——
值得一提的是,耶伦再次会见退休后的刘鹤。有媒体报道称,刘鹤在卸下所有职务后,仍参加中国政府有关经济事务的内部会议,并具有很高的影响力。中国要在一些领域与美国合作,另一些领域则要反击,而刘鹤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对北京而言极为有价值。
与耶伦主要会谈的副总理何立峰在中共“二十大”上进入政治局委员行列,现年68岁的他在2014年成为负责规划中国经济运行的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副主任,2017年升任主任。
谈了什么
九个月前,耶伦访华主要传达反对中美“脱钩”的信息,建立和深化与中国新经济团队的联系,减少误解的风险。
九个月后,耶伦再访华的信息更聚焦——“美国将不会接受新兴产业如同10年前美国钢铁领域那样,被获得补贴的中国廉价进口产品大批摧毁。”
在本周一(4月8日)的记者会上,她表示,此行重点是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和其他清洁能源产品产能过剩的问题,与中国政府沟通,这些问题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生产商构成了威胁。
她也解释了背后的逻辑,对于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大力支持,产能大幅攀升,而中国国内需求疲弱,因此行业出现过度投资,商品价格被人为压低,当这些产品出口到欧美,当地企业的生存将陷入困境,如同十多年前,中国钢铁席卷全球市场一样。而且,“中国今天的经济体量太大了,中国主体采取的行动可以改变国际价格,可能让美国和其他国家公司的生存成为问题。”
耶伦进一步强调,“对产能过剩的担忧并非出于反华情绪或脱钩的愿望”,相反是出于防止全球经济失调、与中国建立健康经济关系的愿望。同时耶伦也未威胁对“产能过剩”的行业施加新的关税。
图像来源,Getty Image
耶伦已与何立峰进行了三次面对面会谈。
此外,两次访华,耶伦都警告中国企业应避免向俄罗斯提供物质援助或协助,否则将面临美国制裁。
在耶伦的记者会当天,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抵达北京,开启两天访华行程。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同长拉夫罗夫举行了会谈。
中国回应
耶伦在访华前就定调于中国“产能过剩”的问题。
中国的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也举行媒体会,称中方对产能问题高度重视,在与耶伦财长的各层级会见会谈中均对此作出充分、理性的回应。具体而言,他给出三点回应:
与此同时,在巴黎主持召开“在欧中资电动汽车企业圆桌会”的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隔空喊话”,美欧等关于“产能过剩”的指责毫无依据。中国电动汽车企业依靠持续技术创新、完善的产供链体系和充分的市场竞争快速发展,不是依靠补贴取得竞争优势。
事实上,2009年中国政府就决定要扶持这个行业,并从2010年开始提供购车补贴,直至2022年12月31日终止。期间根据中国媒体测算,政府向新能源汽车行业补贴了约1500亿元。
耶伦在北京参观国子监。
“过剩”还是不足?
对于被耶伦点名的电动车等行业,是否“过剩”,各方存在争议,中国驻美大使谢锋接受美媒采访时说,质疑中国产能过剩“是一个伪命题”,并说从全球范围来看,优质产能不是过剩,反而是严重不足。
廖岷则在媒体会上引用国际能源署的测算数据说明产能不是过剩而是不足——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约4倍。
同时,2024年的春节,中国各大新能源车企销量骤降,1月卖出66.8万辆,环比下降近四成,一些知名大品牌,包括比亚迪、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环比下滑甚至超过40%。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分析认为,春节前原本是首购群体购车的黄金期,但由于楼市、股市不旺,居民消费心态相对保守,入门级燃油车市场表现偏弱,春节前消费意愿尤其不强。
更进一步而言,这不仅是一个产业的问题,耶伦所提的几个行业都是被中国政府寄予厚望,用以提升经济质量的重点行业。
穆迪副总裁、高级信用评级主任李秀军表示,中国正加紧关注新的增长动力,包括电动汽车、技术和清洁能源,因为中国面临着长期增长潜力下降以及人口老龄化和生产率增长减速等中期结构性障碍。而“中国之前的增长动力,如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已经达到了效益的顶峰,并助长了公共和私营实体债务的过度积累。”
耶伦也表示,“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中国整个宏观经济和产业策略,因此不是一个下午、一个月的时间就能解决。” 她强调,与何立峰的会谈将提供结构化的方式,让中美可以继续倾听双方意见,看是否能找到一条避免冲突的前进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