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天朝想做严肃的传播知识的网站几乎不可能。
这是笔者一位朋友对知乎现状的总结,而现在用这句话用来感慨近日知乎封禁知乎用户“海贼-王路飞”似乎也并无不妥。
事件起于几天前知乎官方账号发表的《知乎小管家工作笔记:我们封禁了几个伪造身份的帐号》,内容为公布了新一批封禁的五个账号,而这其中最后一个案例“海贼-王路飞”(下文简称“王路飞”)凭借着“200余条自己的「生活经历」”的戏剧性和特殊性,成为了该文的“全场最佳”。
戏剧性,相信各位看图就能明白大概了,王路飞200多条回答中拥有上百种不同的人生经历。
那么特殊性是什么?特殊在他的行为上。根据知乎官方的说法,王路飞的行为属于“内容均存在明显的自相矛盾,属于伪造经历的行为”,依据《新版社区管理规范于今日试运行》规定进行了封禁处理。
这似乎解决了这次的问题,只是这问题解决的并不完美。
首先,王路飞的行为仅涉及伪造,但是并没有触及知乎管理规范中禁止的“进行恶意营销”。与其他几个被封禁账号不同,王路飞没有利用个人介绍、名称、内容来进行任何营销行为。
其次,从王路飞这一现象折射出了知乎的潜在问题:知乎正在越发的娱乐化。
高质量内容&娱乐化
回想笔者最初接触知乎,那时候知乎还是符合官方在《知乎社区管理规定有哪些?》中的理想描述:
高质量内容的问答社区。
由各路行业KOL、大V牵头,知乎聚集了众多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平台上的问、答质量均高于此前的百度知道。
然而似乎一切从“非诚勿扰”之后开始变了,现在的知乎感觉上更符合官方自称:
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社交平台。
知乎正在脱离“问答”,拥抱“社交”。
举例来说,以前寻求帮助你会上百度知道、知乎这类问答平台,想看八卦段子会去上百度贴吧、NGA等社交论坛,但是现在知乎的段子越来越多,大有赶超NGA这类论坛的趋势。
并且知乎上很多用户看起来“格调更高”,分享的内容更上“档次”。
“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这是《纽约客》1997年曾刊登过的一副漫画的标题,大多被在谈论互联网隐私问题时饮用,而套用在王路飞身上一样适用,并且双关。
在王路飞封号后,知乎上新增了一条标准的知乎体提问《如何看待知乎用户海贼-王路飞被封号?》,问题中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假设:
如果他的回答里用的不是第一人称,而是用“我一朋友”,“我一哥们”,“我一长辈”之类的第三人称,还会被封号吗?
这其实是互联网根本的问题,也是做社交网络无法回避的问题,对于这种人其实有另一种称呼:RPG,取自“角色扮演”类游戏的英文简写。
RPG在各类论坛一直亘古长存,远有天涯社区“小月月”,近有NGA的“表帝”、“炮党”事件,这些事件核心都是相似的:编造经历、身份、故事来吸引网友围观。
而目的大致分两种,从中获利或娱乐大众——这里笔者认为装出“爵士人生”来获得仰慕,满足虚荣也属于一种“获利”。
说回之前的话题,笔者觉得如果换成第三人称,那么王路飞可能并不会被封号。
也就是说,其实他是可以利用知乎规则继续玩耍下去的,娱乐大众,开心自己。但是他并没有,他就是很直白的在编故事。
对于王路飞的封号知乎网友土方岁三<的概括则反映了一部分用户的想法:
他扒下了知乎身上那层并不存在的皇帝新衣
他毁掉了知乎一直标榜的核心价值观
最可怕的是什么?——价值观崩了
……
……
知乎——向世界分享你刚编的经历
这种观点似乎也是在对知乎的一种吐槽,对知乎风气的一种吐槽。
“逼乎”
这是一个和知乎无关的网站,但是这名称却讽刺的非常到位。
知乎一直都在尽可能的营造出“高端”的形象,而从结果来看似乎也是到位的。从整体来看知乎的答主都符合“高端大气上deng次”的形象,《经常上知乎会带来什么错觉?》下21iridescent的回答就用调侃的方式做出了很好的概括:
211 985高考就是纸老虎
gpa 3.8托福雅思都是渣
研究生 博士后 本科毕业像条狗
北上广 英美欧 要想成功出亚洲
白瘦美 高富帅 满街都是官二代
设计师 程序猿 就我一人还没钱
大长腿 一八零 六块腹肌才算赢
健身房 瑜伽馆 二十开练都算晚
ipad mbp 4k才能玩游戏
flyme miui苹果才能用的high
akg铁三角 耳机越贵才越好
买手机 别套壳 人生在世为逼格
新百伦 亚瑟士 跑步先把装备置
超极本 台式机 电脑mac数第一
黑红轴 轨迹球kindle才是文艺流
煤老板 暴发户 大家都穿优衣库
学技术 哪家强 北大青鸟和蓝翔
月挣车 年买房 存折储蓄像银行
上贴吧 刷微博 屌丝没有夜生活
土圆肥 很危险 这个世界全看脸
懂经济 谈历史 蛤蛤你在作大死
硬科幻 看三体 文革毁灭太阳系
国产片 武侠剧 好片都在上世纪
郭小四 韩岳父 畅销书籍没出路
头像萌 回答嗲 妹子吸粉好方法
要摄影 先砸钱 外闪后背要买全
东南亚 德意法 旅游还是出国好
若相爱 到永久 铠甲软肋全都有
用Quora玩知乎 人丑就要多读书
但是这其中不免有滥竽充数者,他们正在将知乎带向一种新的“政治正确性”。动辄就开启人生导师来分享人生经验,亦或者不符合“年薪百万,名校毕业”的话,轻则鄙夷重则开撕。这种现象从一些早期高质量用户隐退,联合早报中文网,冯大辉李楠经常被喷其实就可见一二。
这里用户责任么?有。但该负全责么?并不,大责任在知乎。如何调整?看知乎取舍。
到底是高质量问答重要,还是社交重要。逻辑上是可以靠高质量问答来吸引用户,由此让大量用户沉淀,最终转化为社交平台。但是,用户多了社交平台成了,质量如何保证?
笔者觉得这个必然不能保证,而在这种情况下让所有用户发言就必然会与“高质量”背道而驰——用户不会都一板一眼的提问回答。而且特别严肃的地方是社交平台么?
知乎未来会怎么选笔者不知道,但是笔者猜测知乎最终会选择“社交”,毕竟从资本角度讲,用户的价值比靠谱答案要高多了。
所以在天朝想做严肃的传播知识的网站几乎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