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总理莫迪(左)将出席9月3日至5日在厦门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图为莫迪2016年9月到杭州参加二十国峰会时与中国国家主席中领导人握手。(路透社)
中印媒体在报道两国前天停止边界对峙的宣布时突出不同的重点。中方媒体突出印度撤回边界线印方一侧,印度媒体则较多通过引述匿名人士的方式,突出中方撤回挖土机并同意停止修路。
继中印前天宣布停止边界对峙后,印度总理莫迪昨天宣布赴华出席金砖国家峰会,洞朗地区的现场气氛降温了。但后方的舆论场依然为两国谁赢谁输而争论不休。面对舆论的压力,中国官方表明已有作战准备,并暗示不会放弃在洞朗修路。
中印媒体在报道两国前天停止边界对峙的宣布时突出不同的重点。中方媒体突出印度撤回边界线印方一侧,印度媒体则较多通过引述匿名人士的方式,突出中方撤回挖土机并同意停止修路。
有印度媒体和学者把边界对峙的结局定性为印度成功迫使中国低头,是印度的外交胜利。例如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印度中心研究员伊尚卡尔(Dhruva Jaishankar)对法新社说,印度已经达到了阻止中国在洞朗地区修路的目的。
印度英文日报《经济时报》说,此事令中国“非常难堪”,显示中国“会叫但不会咬”,多次威胁但没有付诸行动。另一英文媒体《印度时报》引述匿名消息人士称,一旦中国再尝试在洞朗地区修路,印度军队会“迅速介入”。
印度曾在对峙期间表明,撤兵的条件是中国必须停止修路。有中方舆论提出,既然印军现在撤兵,这意味中方很可能已同意停止修路,但他们认为中方在本国领土修路是天经地义的事,同意停止修路等同于接受“城下之盟”。
中方没有放弃修路规划
对此中方摆出没有放弃修路的姿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昨天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为了守边需要和改善当地军民生产生活条件,中方长期以来在洞朗地区进行包括道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她说:“我们将综合考虑天气等各方面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有关建设规划。”
人民日报社旗下的《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尝试化解舆论对中国同意停止修路的不满。他前晚在微博写到,修不修路的问题已经没什么意义,在对峙的70多天里,中方已经在洞朗地区建起可支持战争和军队长期驻扎的营房等基础设施,这些设施的作用远远超越了“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