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媒星期一上午发出中国官方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的消息后,朋友圈铺天盖地刷屏。
官媒最早发布的座谈会照片,除了面向镜头的中共高层,其他与会者只能看到背影,但很多人已经迫不及待开始了后脑勺识别大赛,想看看到底有哪些企业家是这场高规格会议的座上宾。
谁受邀、谁没受邀,这些企业大佬的座次怎么排,都会释出信号,甚至左右企业股价。最受瞩目的无疑是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早在会前三天,外媒首次披露这场筹备中的会议时,马云的名字就出现在名单上,坊间已经开始热议——马云过关了?
这名曾经高调的企业家,在2020年10月公开炮轰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后,阿里旗下蚂蚁集团的上市计划隔月被叫停,阿里等互联网企业之后也迎来暴风骤雨般的反垄断调查。马云在那轮监管风暴中淡出公众视野,一度避居海外一年多,直到2023年中国放开疫情管控,才重现杭州。
马云的这段经历,被视为中国民营企业家时运的缩影。有业内人士指出,邀请马云参加这场高层座谈会,传递的信号是政策转向了,“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将受到尊重,而不是受到惩罚”。
不过,座谈会现场的画面显示,马云虽然坐在第一排,但被安排在较偏的位置。第一排正对着中国领导人的“C位”,留给了通讯巨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和电动车领头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
中国民众把华为和比亚迪视为“国货之光”,两家企业在高层心中的地位显然也不一般,前者经历孟晚舟被捕、美国围剿制裁,是中国企业寻求科技自立自强的标杆;后者成为全球新能源市场领军者,象征中国企业在智能制造的崛起。
新兴领域、人工智能(AI)、机器人等未来产业中,电池巨头宁德时代的曾毓群、智能设备小米的雷军、游戏巨头腾讯的马化腾、韦尔半导体董事长虞仁荣,以及春晚后爆红的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AI场域风光无限的深度求索(DeepSeek)开发方幻方量化创始人梁文锋,也都是这场高规格会议的座上宾,他们代表了未来产业和硬核科技。
企业家名单曝光后,外界也发现一些熟悉的面孔没有亮相,包括曾与马云和马化腾平起平坐的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电商巨头京东掌门人刘强东、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滴滴董事长程维等。无人机巨头大疆创始人汪滔,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以及在海外火爆出圈的希音创始人许仰天,也都没有出现在座谈会。此外,代表中国经济“过去式”的房地产行业,则不见一家企业代表。
没有参加有可能是不方便,对于一些在地缘政治交锋中处于风口浪尖、在积极寻求独立的国际化发展道路、希望低调淡化中国色彩的企业而言,与官方保持一定距离未必是坏事。不过,更多没有亮相的企业家,大概率是没有接到请帖。请帖发给谁,除了企业市值、行业地位,相信还有很多综合考量因素,如舆论口碑和国民度、创始人的公众形象、企业的发展前景,以及是否代表中国科技的进步和中国经济转型的未来。
星期一的这场座谈会也让人想到2018年11月中国高层与商界领袖的座谈会。当时正值中美开打贸易战,“民营经济离场论”“私有经济消灭论”等否定、怀疑民营经济的言论甚嚣尘上,中国领导人一锤定音——“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遗憾的是,不久后,官方采取了一连串限制房企融资、整顿教培行业、整肃平台经济和互联网金融等动作。这些对行业的规范和监管都有合理性,但外溢的效果是重创受整顿的行业,也让好些民营企业家如履薄冰,对行政权力所及范围不断扩大、无视市场规律的干涉深深忧虑。
虽然这些年中国依然涌现了一批新的民企佼佼者,包括这次参会的多家新兴领域企业,民营领域整体信心不足、士气低落也是客观事实。眼下中美新一轮贸易战山雨欲来、中国经济持续承压,而今年以来中国出现的两个现象级产品——震撼科技界的DeepSeek和闯入全球票房前十的动画电影《哪吒2》,也再度凸显维持民企活力、锐气的重要性,以及它们能在中美科技竞争中发挥的无限可能。
有人形容,这次座谈会是“中国高层与民企的一场和解”。可以想象,从中央到地方即将掀起新一轮扶持民企的热潮,说不定会让民企受宠若惊。不过,高层背书带来的应激式红利毕竟是短暂的,民营经济的长远发展仍需要制度化的健全营商环境,这得由良好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营造,对民企而言这才是长期的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