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当“韩国财阀”遇到上海豪车

时间:2025-01-13 22:1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下午察:当“韩国财阀”遇到上海豪车

保时捷、阿斯顿马丁、兰博基尼、法拉利……过去几天,大批豪车在上海武康路集体亮相,吸引行人驻足围观,把这条原本就游客众多的网红街挤得水泄不通。

谁能想到,这场豪车巡游原本针对的观众,竟是近期到上海旅游的韩国游客。

免签政策带动韩国游客大增

中国外交部去年11月宣布,对韩国等九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2024年11月8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韩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赴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和过境不超过15天,可免签入境。

据韩媒《朝鲜日报》报道,这是自1992年韩中建交以来,韩国首次被列入中国免签证的对象国。报道称,中国政府突然宣布对韩国免签,是为应对美国选举后的局势变化,并为今年的韩中首脑会谈预热。

去年12月起,与韩国距离较近、往来航班较多的上海“含韩量”骤增,大量韩国年轻人选择周末飞到上海旅行。

旅游平台携程数据显示,2024年11月8日至12月28日期间,上海韩国入境游客订单按年增长超180%,按月增长超40%。据上海海关统计,上个月上海浦东机场口岸进出境韩国籍旅客超13万人次。

中国网民随后从韩国博主的视频中发现,不少韩国游客到上海旅游的打卡路线惊人地相似,往往是从外滩出发,再到市中心的新天地、武康路、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和豫园打卡,最后去市郊的朱家角和迪士尼游玩。有人夸张地说,沿着这条路线走几步就能听到一句“思密达”。

韩国人在上海的必去餐厅,包括外滩附近的“上海姥姥”家常饭馆、“很久以前”羊肉串、莱莱小笼包和海底捞火锅店。除了吃喝玩乐,不少韩国游客临走时还要带上大型伴手礼:一箱甚至两三箱青岛啤酒。

位于黄浦区马当路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是韩国游客到上海旅行时的热门打卡点。(中新社)

中新社引述上海人民广场商圈一家海底捞门店经理的说法称,从11月10日开始,店内韩国游客明显增多。门店平均一天接待顾客总量在1200人次到1500人次之间,其中韩国顾客约占15%。韩国游客喜欢热闹、欢乐的就餐氛围,特意咨询门店能否为他们唱生日歌,为此门店专门设置韩语立牌,提供定制生日服务。

还有人总结出韩国人在上海的打卡拍照三件套:头顶降温贴吃羊肉串,在梧桐区网红街边摆造型,以及在外滩万国建筑群或东方明珠塔下拍夜景。

到上海“很久以前”烧烤店吃羊肉串,并在额头上贴退热贴拍照打卡,成为韩国游客间流行的风潮。(中新社)

豪车炸街应对“韩国财阀”

“上海遍地都是韩国人”“韩国人来上海过周末”等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榜,不少争议性言论也随之而来。

先是有网民认为,韩国游客不仅游玩路线千人一面,打扮也高度相似:许多韩国男青年都梳着中分刘海头、单眼皮,高颧骨,衣着精致。有人用长相诙谐的中国脱口秀演员徐志胜打比方,指“韩国人在上海像精心打扮的徐志胜”。

相较于以穷游为主的欧美游客,韩国游客在这个中国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也很舍得花钱。从买潮牌服饰和奢侈品包包,从做美甲到做采耳,再到穿汉服拍写真,都少不了韩国消费者的身影。有人因此感慨“上海终于迎来了最懂它的人”,“‘韩国财阀’与‘沪币’双向奔赴了”。

大批韩国游客在上海知名购物商圈“新天地”逛街购物。(中新社)

为了“给韩国财阀一些震撼”,上海富二代们纷纷开着自己的豪车上街溜达,到韩国游客最多的武康路来回兜圈子,吸引他们拍照发上网。

这些以往被视为炫富的举动,如今却被部分网民赞扬是为上海“挣面子”。还有人联想到以财阀子弟为题材的韩剧《继承者们》,称此举是“让韩国人在上海见识真正的继承者们”。

有说法称,由于近期外出遛车的富二代太多,为了不浪费资源,相关豪车群里甚至还出了排班表,把原本多在深夜进行的“豪车炸街”活动在一天内分批次展开。于是一些“沪爷”不惜在天寒地冻的大清早穿着羽绒服、开着敞篷车上街,展现独有的“爱国之道”。

“豪车炸街”效果立竿见影,别说是韩国游客,就连上海居民都忍不住掏出手机拍照和录像;相关话题迅速在中韩互联网上发酵。

武康路上的一辆敞篷豪车吸引两名韩国游客拍照留念,车主配合地对着镜头比出V字手势。(中新社)

有中国网民指出,韩国游客到中国旅游,既能拉动消费,又能破除对华偏见,本是双赢局面,应该大力欢迎,而不是嘲讽他们。换位思考,如果中国人在海外旅游时被嘲弄长相和有针对性地炫富,很难不被认为是“辱华”和“歧视”。

电影博主“丝绸尾巴”说,欧美游客免签到中国旅行时,中国网民展现出的是大方友好,但对韩国人口风就变了,这是因为潜意识里觉得韩国人和自己是同一等的。“你有多热衷嘲弄韩国人,就有多显现你多么的低自尊。”

韩国网民则四两拨千斤地回应,上海富二代们正以韩国人为对象进行才艺展示。还有人说:“就这么想得到韩国人的认可吗?不如告诉我们更多美食店吧。”

极目新闻报道称,随着豪车炸街引发人潮围观,上海交警星期天(1月12日)在多个路口实施临时交通管制,禁止机动车进入武康路游客较多的路段。

中国持续加码吸引外国游客

不管这股席卷上海的“韩流”如何演变,在舆论场上掀起怎样的风波,短期内都不会改变中国加大力度吸引外国游客的决心。

自2022年底解除冠病防控措施以来,中国持续放宽入境政策;2023年12月起对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去年又多次扩展免签国名单。目前中国共对38个国家单方面免签,过去两年也与哈萨克斯坦、新加坡和泰国等至少七个国家签署互免签证协定。

官方数据显示,包括免签入境者在内,去年首11个月,中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共计2921万8000人次,同比增长86.2%。中国旅游研究院同期发布的《中国入境旅游发展趋势与展望》报告预测,2024年全年入境旅游人次有望恢复到2019年九成以上。

中国国务院办公厅星期一(13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重申将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适当延长免签时间。

《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本月撰文指出,过去曾有过外国人赴华旅游、工作和学习的超级繁荣时期。北京的望京曾经是“韩国城”,韩籍居民高峰时多达数万人。美国留学生在中国高峰时就有两三万人,现在只有几百人。“我们确有必要把外国人、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旅行者全面吸引回来。”

胡锡进认为,中国这两年大规模推行单方面免签政策,昭示了这方面的决心。民间也要加快跟上相关政策和行动,塑造、强化中国社会和舆论场友善对待所有来华普通外国人的氛围。

越来越多外国人入境中国,文化碰撞和舆论争议也必然会随之增加。但开放总好过封闭,交流总强过隔绝,即便是豪车炸街的嘈杂,也胜过门可罗雀的冷清。

热度: ° | 返回联合早报首页 可查看更多内容。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