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婧:小米韬光养晦造晶片

时间:2024-10-26 07:2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中国科技巨头小米成功试产三纳米晶片的消息,本周迅速登上中国社媒热搜榜,又悄无声息地被屏蔽。

北京卫视上周末的晚间新闻节目中,引述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唐建国9月底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的说法,指小米已成功流片中国首款三纳米工艺手机系统级晶片。

流片,指的是像流水线一样通过一系列工艺步骤制造晶片,通俗说法就是“试生产”。晶片公司将设计方案交给晶圆制造厂,先生产少量样品供测试用。如果测试通过,晶片就可以投入量产。

上述新闻播出后被中国媒体纷纷转载,“小米芯片”一词当晚跃升社媒平台微博热搜第二名,但相关报道很快被删除。北京卫视官网也将当期新闻节目下架,北京市网信办主管的多家新闻网站跟着删除贴文。目前在微博搜索“小米芯片”,已查看不到相关内容。

报道删除后,北京卫视没有就此发布更正通知,小米也没有出面澄清,被外界视为默认相关消息的真实性。业内人士分析,官方屏蔽这则消息,是担心过早公布小米的技术进展会引起“外部势力”关注,阻碍后续发展进程。所谓外部势力,指的无疑是正对中国实行“小院高墙”技术封锁的美国。

早在10年前,小米就成立松果电子进行晶片自研。公司在2017年发布28纳米工艺的首款自研手机晶片“澎湃S1”,成为继苹果、三星和华为后,全球第四家可同时研发设计晶片和手机的企业。

不过,虽然小米过后陆续推出一些功能性晶片,但没有再发布过核心的系统级晶片。一度有传言称,小米已放弃六次流片失败的第二代手机晶片“澎湃S2”,倒逼小米高管出面辟谣。

在小米第一代自研手机晶片问世七年后,终于传来新一代自研晶片流片成功的消息,且制程从28纳米大幅提高到三纳米,已追赶上行业领先水平,这无疑是令中国科技市场振奋的进展。

不同于另一家中国科技巨头华为,小米目前仍然可以使用高通等公司制造的手机晶片,也可以委托台积电代工生产晶片,只是无法采用最先进制程。有分析指出,最新的三纳米晶片大概率是由小米和台湾手机晶片大厂联发科联合研制,并交由台积电代工。

不过,从流片到量产,中间还有许多不确定性,包括良率稳定性、成本控制和产能扩充等。若大张旗鼓地宣传,引发美国警惕,进而针对小米升级出口管制,可能为本就艰难的自研晶片之路再添波折。

小米缄口不提三纳米晶片,与华为去年发布5G手机时的低调如出一辙。但这不代表它能因此躲过美国政府和行业机构的关注。

以华为为例,虽然公司去年推出采用国产七纳米晶片的5G手机时,既没有事先宣传,也避谈晶片来源,但半导体研究机构和美国商务部仍未放弃追溯其晶片使用的技术。

美国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上周引述知情人士称,美国商务部正在调查台积电是否向华为供货。本周又有媒体报道,研究机构TechInsights在华为的人工智能(AI)产品中发现疑似台积电晶片;台积电已向美国商务部通报此事,并在发现向特定客户生产的晶片流向华为后,停止向该客户供货。

有了前车之鉴,没有哪家中国企业愿做下一个华为。除了小米,其他科企也纷纷改变此前高调宣传的风格。正筹备上市的两家AI晶片企业燧原科技和壁仞科技,据报都曾通过修改旗下晶片设计,降低运算速度,以避开华府制裁,确保台湾代工厂持续供货。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对外影响力扩大,外交领域早已告别此前数十年的“韬光养晦”方针,但在受制于人的前沿科技领域,从政府到企业仍在奉行这一原则。

中美科技战开打以来,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持续收紧对华技术出口管制。相比之下,中国虽然也向美光和英特尔等美国科企采取反制措施,但整体反应仍算克制。比起和美国硬碰硬,中国将更多精力放在培育国内科研人才和企业,从而打造自力更生的生态圈。这背后有务实的妥协,也有长远的考量。

不过,有报道披露美国很快又将出台新政策,限制在AI、半导体等领域的对华投资,也将推动其他盟友对华施加更多技术出口限制。

韬光养晦的低调风格,能为中国科企争取更多发展的时间与空间,但晶片技术发展需要漫长的周期,如果不能在有限时间内取得重大突破,难以保证在下个关口不会被“卡脖子”。

华为耗时五年开发出原生鸿蒙系统,迈出与安卓切割、自力更生的第一步。小米能否通过韬光养晦找到一条新出路,值得拭目以待。

热度: ° | 返回联合早报首页 可查看更多内容。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