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获命名为“钟南山星”

时间:2024-10-11 18:2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经非政府组织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tronomy Union,IAU)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325136”号小行星,2021年被命名为“钟南山星”。事隔近两年半后,推动这项命名的香港慈善基金、紫金山天文台等星期五(10月11日)补办命名仪式。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在香港注册成立的社会公益慈善基金“何梁何利基金”、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星期五(10月11日)在珠海横琴举办命名仪式。

“钟南山星”是在2008年3月2日被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该小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3.7亿公里,绕太阳一周需逾四年,在轨道上以每日158万公里的高速奔腾前进,相当于每秒18.3公里的速度在绕日运行;由于距地球有数亿公里,因此从地面上看上去,在星空中显现出缓慢地移动。

“钟南山星”与地球的最远距离达6.05亿公里,最近时只有1.55亿公里。

小行星是太阳系中的天体,是唯一一类可以由发现者提名命名的天体,命名一旦获国际批准,将成为该天体的永久星名,具有国际性和历史性,是一项崇高的国际荣誉。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以中国地名、人名命名的小行星已有百余颗。在以人命名的众多小行星中,有不少都是为科学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其中,以中国古代科学家命名的小行星包括张衡、祖冲之、郭守敬、沈括等;以中国国现代科学家命名的小行星包括钱学森、钱三强、袁隆平、屠呦呦、南仁东、陈景润、周光召、彭桓武、陈芳允、杨嘉墀、王淦昌、朱光亚、赵九章、王大珩、孙家栋等。

钟南山2020年获何梁何利基金颁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这是该基金最高奖项。为表彰钟南山献身科学事业的重大贡献,经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推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申请、国际小行星中心命名委员会批准,2021年5月14日,国际编号为“325136”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钟南山星”。

据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国家乃至全球呼吸系统早期防治研究,以及沙斯和冠病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疾病溯源、临床救治、综合防控、应急处置工作中作出杰出贡献。

钟南山在呼吸疾病研究领域也取得众多全球引领性成果,是中国国家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以及慢性气道疾病早防早诊早治的奠基者。

热度: ° | 返回联合早报首页 可查看更多内容。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