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在星期日(8月27日)发布减半印花税等一系列利好资本市场的政策后,中国A股三大股指星期一(8月28日)集体高开,沪指、深成指、创业板指一度涨超5%。
不过,开盘十分钟后,各版块就开始走低,三大指数均回落3%。至星期一收盘,沪指涨1.1%,深成指涨1.01,创业板指数涨0.96%。
市场对此反应不一。在微博热搜榜“A股”的话题下,不少网民发言调侃政策无力,或留言称“说明股市不是政策可以救市的”。也有网民说,政策利好是实在的,只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应该多一些耐心。
四管齐下 政策力度超预期
在证监会星期日发布的内容中,最直接的利好政策是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
股票交易印花税是在A股市场上,卖出方按卖出价的一定比例所缴纳的税金。此次调整前,印花税率为0.1%,调整后税率变成了0.05%。《华尔街日报》引用花旗银行分析师称,印花税是中国股票交易者的最大开支,此次下调将使A股交易成本降低35%至40%。
成本下调可以带动交易量。华创证券数据统计,历史上中国股票交易印花税共上调两次,下调七次。其中,三次下调引发了牛市行情,即股指上涨20%以上,四次下调让市场上扬一至两周后,回到下跌趋势。
但三次牛市中,最短的一次持续一个月,最长的一次也只维持了九个月,显示印花税的调降在短期内能发挥提振信心的刺激效应,但中长期效果不显著,政策象征意义大于资金面的宽松意义。
证监会星期日也规范了高管减持行为,规定上市公司存在跌破发行价、股价跌破净资产值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减持本公司股份。华泰证券指出,限制减持的措施阻止了约2500亿元(人民币,471.18亿新元,下同)的资金流出,给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带来了很大好处。
证监会还规定要阶段性地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这相当于回应了市场上对“新IPO吸血流动资金”的抱怨。
而批准证券交易所调降融资保证金比例,则意味着投资者可以用更高的杠杆率向证券公司买入证券。
彭博社引用中金公司分析师的报告称,中国政府政策工具的力度越来越大,此次证监会措施的规模、力度和速度都超出了预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今年以来,由于中国经济增长乏力、房地产市场疲软等原因,资本市场陷入低迷。过去半年,沪指累计跌6.45%,深成指累计跌14.1%,创业板指跌15.7%,港股恒生指数较年初的高点下跌了21%,进入熊市。
市场分析认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不足,影响了投资、消费等一系列经济活动,中国官方期望通过活跃资本市场,提振信心。
中国证监会在8月18日的发布会上表明:“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是中共中央对资本市场工作的新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充分体现了稳定资本市场预期对于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意义。”
证监会还在上个星期四(8月24日)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和部分大型银行保险机构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以稳定股市波动。
在监管推动下,各个金融机构也行动起来宣布自购。据中国证券报,8月已有21家公募基金宣布自购,金额合计12.9亿元。多家上市公司也开始回购股份。据《财新周刊》,8月以来超过100家上市公司公告回购股份,科创板累计回购56.08亿元。
但持续近半个月的座谈会、发布会、政策的组合拳下来,星期一的市场表现,却让信心满满等待开盘的交易者有些失望。
在上星期五沪指和深成指分别下跌至年内最低的3064点和10130点后,星期一收盘仅微弱上涨1%,离走出低谷还有大段距离。
同时,全球投资者继续卖出中国资产。据东方财富网实时数据,代表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沪深港通机制交易中国境内股票的北向资金,星期一净卖出82亿元,8月累计净卖出482.46亿元。8月中旬,北向基金曾连续13个交易日卖出,创历史最长连续净卖出天数记录。
彭博社称,星期一的价格走势表明,外国投资者在重返中国股市之前,需要看到复苏经济的具体措施。
市场需要看到的不只是技术性措施和口号。财新网引述一位匿名市场人士说,“政策初心可以理解,目前市场信心严重不足,监管希望给市场打气,但在当前整体大背景下,技术性措施以及一些鼓舞人心的话很难让市场买账。”
资本市场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也影响搭配各方的预期和信心,救市很重要。但不论是在逻辑上或现实上,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决定着股市的发展,而不是反过来。一揽子刺激政策能给予市场信心,但市场更期待的,是实体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资本市场走上健康运行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