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稿:用工荒招人难 中国“抢人大战”

时间:2023-02-26 07:2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中国特稿:用工荒招人难 中国“抢人大战”

走出三年疫情,中国各地正加大马力拼经济。服务业、制造业的用工需求大增,但一些农民工却不再愿意背井离乡外出打工。面对农历新年后的劳动力短缺挑战,各地如何应对?

“现在工人很难招,短工也招不着”。河北雄安新区容城轻纺城一家经营毛绒玩具的电商老板李红瑶,一边声音嘶哑地接受采访,一边忙不停地把兔子毛绒玩具装进袋子,打成小包裹,准备发快递。

今年春节刚过,李红瑶就通过当地生活服务平台、朋友圈等各种渠道发布招聘玩具打包工的信息,一个多月过去,始终无人问津,她只好亲力亲为。李红瑶给出的月薪并不算低,每月4500元(人民币,下同,约900新元),比轻纺城一般工人的工资至少高出10%。

北方内陆小城招不到工人,沿海用工大省更是招工难。广东珠海一家镁铝合金压铸厂总经理黄国庆对《联合早报》说,近年来,用工荒一直是节后复工最大的挑战,今年因为防疫政策放开,用工短缺更加突显。

他说:“我们早就料到会这样,节前厂里就规定,凡在2月6号元宵节过后回来上班的,每人多给半个月奖励,可至今工人也没有全部返岗。”

黄国庆所在的企业成立10多年,主要产品用在汽车、飞机、家电等,80%以上外销欧美,客户不乏世界五百强企业。

企业目前员工200多人,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上,大都有10年以上工龄。他说:“老员工对生产技术驾轻就熟,也都拖家带口,轻易不愿跳槽,最缺的是年轻的普工。”

三年的疫情管控,以及房地产业的持续滑坡,致使中国经济遭受近几十年来罕见的重创。去年,中国经济只增长3%,远低于原定5.5%增长目标。

为让陷入低谷的中国经济尽快回到正常轨道,2022年底,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明确的拼经济、增信心信号,并强调“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今年开年,摆脱疫情困扰的中国社会开始转向全力拼经济,全国各地为实现经济“开门红”纷纷按下快进键。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同时开工,消费也逐渐回暖,服务业、制造业的用工需求大增,往年农历新年后的“用工荒”、“招人难”,今年变得格外突出。

在劳动力普遍短缺的情况下,企业为了能正常运营,通常不得不提高待遇和薪水,招揽或留住员工。不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些中小民营企业本身经营就不大容易,很难通过提高待遇和薪水来弥补用工缺口。

山东青岛一家做储能电池的民营企业许姓财务主管受访时坦承,公司成立不到四年,处于初创阶段,目前员工不到100人,远低于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的300人。他说:“实际上一年到头都在招人……经济不太好,公司没有利润给出高薪招人,如果公司处于良性的上升通道,肯定会给出有竞争力的薪水,招人就会容易多了。”

他叹了口气说:“今年招人会更难,新能源人才今年更抢手了。”

2023年,“新能源”频频出现在中国31个省份政府工作报告中,新能源产业被视为拉动地方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兴战略行业,全国各地在新能源项目上纷纷大干快上,使得本就存在不小人才缺口的新能源行业,今年更是捉襟见肘。

据中国工信部与人社部等部委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今年的人才缺口就高达68万。

年轻人不愿进工厂

企业没有利润,自然难以用较高的薪资招人引才,用工缺口业就有可能进一步加大。

黄国庆坦承,薪水对外来工人的吸引力在下降,但企业自身压力也很大,无力提供更多。他说:“珠海工厂的普工一般薪水在五六千元,而企业支付的用工成本在1万元左右,如果工人回老家,差不多也能拿到这么多钱,有些人过完年可能就不回来了。”

在李红瑶看来,招不到玩具打包工,主要不是因为薪水不高,经济不好;相反,往年2月14日情人节后,毛绒玩具销售基本上就进入淡季,但今年她收到的订单不减反增。

她认为,中国新一代年轻人的择业观才是招不到工的原因所在,“80后、90后心态都比较佛系,情愿少挣钱,也不愿干累活”。

她解释:“玩具打包工听起来很容易,实际上活并不轻松,一人一天要发500单以上,从拿货到装袋都得亲力亲为,而周边村民手里都有些拆迁补偿款,更不愿意为多挣几百块去干累活。”

在黄国庆的珠海工厂里,也存在类似情况。去年厂里招进两名25岁以下的年轻普工,都是没干半年就走了。

黄国庆说,一名“嫌工厂车间噪音大,工作环境不好”,另一名抱怨“找不着对象”,因为工厂里95%以上都是男员工,年轻女员工很少。

黄国庆对工厂留不住年轻人表示理解:“车间工作单调枯燥,收入也没有快递行业高,年轻人当然不喜欢。”

中国新一代年轻人不愿意从事低薪和高强度的工作,用工荒、招人难会让世界工厂很快失去在劳动密集型领域的优势吗?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短期内中国不会失去在制造业中的优势,但制造业会持续向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转移,中国要保持在全球制造业的竞争力,亟需产业升级,“要让2亿多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成为新的人口红利”。

东部沿海城市经济严重受挫 冲击外来工人信心

三年疫情过后,中国经济社会正回归正轨,而去年长时间的疫情封锁,让一些东部沿海城市的经济严重受挫,也冲击了外来打工人继续在大城市生活的信心。

同时,中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工作机会,加上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地方政府的支持措施,越来越多的外地打工人更加坚定地在农历新年后留在家乡。

陈一伟(37岁)去年10月离开深圳回到四川广安老家。目前,他已在离家约10公里的一家汽车零部件加工厂找到了工作,从事数控机床操作工。

他受访时说:“如果每天做满12个小时,一个月能挣到6000多元。”

“每天可以开车上下班,不用租房,生活费低很多,算起来跟在深圳的收入没有多大差别,可现在生活得很踏实,不用总考虑工作变动了。”

陈一伟在深圳打工10多年,一直在餐饮业工作。离职前,他在一家预制菜企业做产品研发,虽然收入不低,却始终没有归属感,尤其疫情期间,整个餐饮业生意都很惨淡,歇业、关门几乎成了常态,他也被迫不停地变换雇主。

“不少餐馆没办法坚持下来……工作一有变动,就要找房子,租房子、搬家非常麻烦,很累人。”回想起去年在深圳生活的辛苦不易,他坚定了留在家乡工作的决心。

经历了疫情带来的不确定后,一些年轻打工人也不再热衷于牺牲对家人的照顾、背井离乡去大城市赚更多钱。

安徽宿州的苏丽丽(33岁)疫情第二年回乡后,在一家电动工具加工厂自动化车间找到工作。和陈一伟一样,她也拿着计件工资,每天工作12小时,月收入可达5000元。

除了“每天手上沾满机油”让她觉得工厂的工作有些不太体面外,目前的收入和生活状态都让她感到比较满意。

她受访时说:“天天都能回家,跟孩子在一起,吃上可口的饭菜,一个月有两天休息,可以陪孩子一起出去玩。”

虽然没有官方数据显示,在2.96亿农民工中,有多少人留在家乡,没有回到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约三分之一的沿海制造业中心,但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愿意在家门口工作已成为事实。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6亿人,比上年增长1.1%。

虽然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总人数,仍比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内就业的本地农民工多约4800万,但外出农民工的增长率(0.1%)远低于本地农民工(2.4%)。

自2015年以来,外出农民工年均增速也明显低于本地农民工,分别为0.28%和1.99%。

加薪发消费券赠新车 各地出奇招招人揽才 

中国工人越来越倾向在家门口工作同时,劳动人口红利也在趋于萎缩。疫情过后,在全力拼经济的指挥棒下,制造业中心、东部用工大省愈发感到保用工迫在眉睫,地方政府与企业开始在“抢人大战”中各显其能。

财力雄厚的东部省份纷纷拿出真金白银,对重点企业进行补贴,广东、浙江、江苏等早在农历新年前就由官员带队,利用包机、专列、专车到贵州、广西等劳务输出大省抢人。

一些拿到订单,急需用工的企业则迫不及待开启花式抢人模式。

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温州,如果老员工返岗能带来老乡,每人发放1000元奖励;在浙江金华辖下的永康县,有企业为留住外来员工发放价值不菲的消费券,有幸抽到“金券”的员工几乎免费获赠新车。

更多地方政府和企业为招人揽才,大打人情牌,有的为外来务工夫妇提供夫妻房,有的开出“团建、培训、旅游”等职工福利,来吸引年轻人。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和中心城区东城区2月举办的线下招聘会上,本报记者发现,不少企业突出“国企招聘”,标明员工可以在“政府食堂用餐”,并发放生日、节假日礼券、礼品等,用员工福利吸引应聘者的注意。

还有企业则表明,与国企等体制内单位有长期的业务关系,以示工作收入与职业前景的稳定,以此吸引求职者的兴趣。此外,不少企业也在放宽对应聘者年龄的限制。

除频频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外,房价高企不下的北京还推出“春归”惠民租房活动。由52家住房租赁机构拿出53万套房源,重点面向新市民、青年人以及城市运行服务保障人员,提供租金佣金打折、免押金等租房优惠,希望外地与年轻人在春季就能返回北京上班,不影响城市运行。

到目前为止,劳动力短缺似乎并没有对中国用工大省的生产运营产生影响。江苏、广东、上海等都宣布农民工返岗率超九成,用工短缺问题得到大幅缓解。

珠海的黄国庆说,虽然有员工还没有返岗,但总的来说工厂运营正常,而且他打算再增添一台自动化机械臂,努力减少未来人工成本的开支。

河北的李红瑶仍在焦急地等待有人前来应聘玩具打包工,春节后接连多日加班加点让她疲惫不堪。她说,如果还是招不到人,会考虑再加薪,最近大量的订单让她备受鼓舞。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