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换流站要为冬奥提供稳定可靠绿色能源

时间:2022-01-27 07:2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张北换流站要为冬奥提供稳定可靠绿色能源

北京冬季奥运会举行期间,李振动和数十名同事将在距离北京200多公里外的张家口张北换流站,展开一个多月的“绿色电供马拉松”,保障冬奥场馆的清洁能源电供不受干扰。

本届北京冬奥主打“绿色办奥”理念,中国官方力争成为首个场馆100%使用清洁能源的奥运赛事主办国。2020年正式投运的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是实现冬奥绿色电源供给的重点项目,也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的一张“绿色成绩单”。

总投资达到125亿元人民币(26.5亿新元)的张北柔直工程,涵盖张北、康保、丰宁和北京四座在冬奥前兴建的换流站。中国国家电网冀北检修公司特高压交直流运检中心副主任李振动,负责管理张北、康保和丰宁三座换流站的检修和运行工作。

绿色能源的储存和稳定供应是全球在绿色转型中面对的最大挑战;中国如何实现绿色转型、减少对煤电的依赖,也是外界高度关注的课题。

李振动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介绍,张北柔直工程解决了绿色能源的技术难题,把原本不可控的直流线路连接起来,组成一张直流电网,分别连接张家口的风电场和光伏电厂,把时断时续的清洁能源转换成稳定电能,能储存、调配和按需输送绿电。这对中国往后的居民、商业和工业用电提供了“良好示范”。

官方称,张北柔直工程每年可向北京输送约141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相当于北京市用电量的十分之一,每年可节约标准煤49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80万吨。在冬奥之后,也将继续为北京输送绿色电源。

张北柔直工程的四座换流站平日各由20多名人员24小时不间断轮班运作。李振动透露,到了冬奥赛事期间,换流站人员的巡视次数将增加一倍,换流站员工也将暂时住在换流站,以便在发生突发状况时,第一时间抢修设备。

李振动团队最大的愿望,是在比赛期间提供稳定可靠的清洁能源供应,“让所有观众对电力供应感到‘无感’,是我们最高的追求”。

外媒检视中国减排力度

2014年颁布的《奥林匹克2020议程》明确要求,奥运主办国必须把可持续性考量全面融入奥运赛事。此后,奥运赛事中的环境议题越加成为媒体焦点。此次北京冬奥会,也成为外媒检视中国减排力度的平台。

北京的空气质量曾是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备受外界关注的课题,在此次的冬奥中,围绕环境的议论进一步扩大。

路透社、彭博社、法新社、《卫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相继报道北京冬奥对环境的影响,聚焦的课题包括赛事期间大量的人造雪、中国长期对煤电的依赖,以及冬奥设施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卫报》在报道中引述专家批评,北京冬奥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不可持续的冬奥”。

北京奥组委1月13日发布了冬奥赛前可持续发展报告,回应舆论关切。除了张北柔直工程,报告中也列举了北京冬奥在场馆反复利用、减少资源消耗、生态修复、水环境保护、以及清洁能源汽车使用等减排和环境保护措施。但有外媒对该报告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

不少分析认为,中国希望为围绕冬奥的舆论争议降温,为赛事营造更和谐的氛围。中国官方并未就环境议题对外媒提出尖锐批评,但中国媒体去年以来持续加大绿色办奥的宣传,并通过报道回应外媒的指控。中国官媒《中国日报》1月20日曾发文,不点名反驳《卫报》有关北京冬奥的批评。

围绕绿色办奥的争议成为中外之间敏感的议题,不少环境和绿色能源专家选择不就冬奥议题发声。本报联系了12名国内外学者,仅有两人接受访问,其中一人以政治敏感为由,要求匿名。

2008年北京奥运赛事结束后,一些分析认为赛事期间围绕空气污染的争议,提高了中国对环境问题的意识,对中国后来的绿色转型有推动作用。此次的舆论声浪能否再次催化中国绿色转型的问题,再次受到关注。

匿名学者指出,外媒和中国官方其实都已经把围绕冬奥的环境议题政治化,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市场和设备制造国,绿色转型的规模早已超过“示范工程”的阶段。中国在冬奥期间推出大型示范项目,意义不在于推动绿色转型,而是作为中国绿色发展的象征,向世界展示中国绿色转型的努力。

香港能源策略顾问公司琅韬集团高级经理余德伟(David Fishman)分析,北京冬奥的绿色措施只是中国整体减排计划中很小的一部分。这些措施展示了中国的进程,但即便没有冬奥,中国的减排和绿色转型同样会取得发展。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