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教育部与社会及家庭发展部联合推出“茁长SG计划”,以确保新加坡的孩童健康成长。这个计划有三大重点,包括为每个孩子制定个性化的保健计划,和加强学校对健康习惯的宣导及支持。另一个重点是限制孩童使用电脑和手机等数码设备的时间。
新加坡孩童接触屏幕的时间,比国际平均超出许多。新加坡国立大学、竹脚妇幼医院,以及新加坡临床科学研究院联合开展的新加坡健康成长追踪研究发现,本地满周岁的婴儿中,有82%接触过屏幕;两岁的儿童中,这个比率上升至99.5%;而一岁至三岁的孩童,平均每天接触屏幕两个小时。
多项研究指出,孩童过早及过多地接触屏幕,会影响认知的发展,并削弱语言驾驭能力及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此外,不恰当使用电脑和手机设备,会剥夺睡眠时间及影响社交能力,进一步造成心理健康问题。
卫生部曾在2023年3月推出孩童屏幕使用指导原则。新的指导原则明文建议,18个月以下的孩童不应接触屏幕,除非是进行视讯交谈;18个月至六岁的孩童,在校外时段接触屏幕每天不得超过1个小时;七岁至12岁的孩童,接触屏幕时间每天不超过两个小时,并且不能使用社交媒体。
新加坡不是第一个限制孩童使用数码产品的国家。去年,澳大利亚立法禁止16岁以下的孩童接触社交媒体。法案将在今年底推行,违反这项禁令的社媒平台,会面对最高罚款5000万澳元(约4249万新元)。
巴西最近也立法,从下个月开始,禁止小学及中学生在学校使用智能手机,除非是有紧急事故或做教学之用。此外,美国有八个州已经立法,限制学生在课堂使用手机。随着越来越多证据证明网络平台及社媒对孩童有负面影响,相信会有更多国家跟进,限缩上网时间。
相对上,新加坡采取柔性的指导原则。通过幼儿培育署的监督,新的指导原则有望在幼儿园全面落实。但在幼儿园之外,指导原则是否能全面推行,还有赖于家长及社区的认知与态度。在这方面,挑战不小。
新加坡的电脑使用和手机渗透率相当高,国人花在浏览社媒的时间也很长。据一家国际舆情监测公司与英国传媒机构的调查,新加坡有513万个社媒用户,相当于全国人口的85%,而社媒使用率在全球排名第10。报告指出,他们每天在社媒平均用上2小时14分钟,并花1小时2分钟玩电子游戏。
心理卫生学院的调查显示,约有30%介于15岁至65岁的国人,出现手机使用不当的问题,其中介于15岁至21岁的青少年中,高达46%过度依赖手机以及花费过多时间在滑手机,一旦手机不在手时,便感到烦躁不安,或是肢体不舒服以及无法专心上课。这表明数码产品的成瘾性威胁,既然法律禁止未成年人消费烟酒等成瘾产品,同样的标准也适用于手机和电脑。
这些调查反映本地人口过度接触屏幕的现象。无论是在乘搭公共交通、在餐馆用餐、或在会议室开会,人们无时无地在低头滑手机,看视频或社媒。有父母为了避免婴儿哭闹,在孩子进食时让他们看电视或平板电脑。家长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若他们本身都无法摆脱电脑与手机的桎梏,便很难以身作则,限制屏幕的使用。
另一方面,新加坡立志发展成为智慧国,并有引领人工智能发展的雄心。不少小学借助平板电脑教学,并鼓励学生学习编程,为人工智能时代作准备。不少补习中心以电脑教学为噱头招生,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在起跑线上领先,在数码设备及学习上作出投资。此外,电子游戏不再是虚度时光的玩意儿,而是能够获取名气和奖赏的电子竞技。对一些家长而言,在这个处处是数码化的国度中,更早地让孩子接触屏幕,可协助他们在竞争中拔得头筹。
即便如此,卫生部推出的新指导原则,意在唤醒社会及家长重新审视屏幕的过度接触与使用,对孩童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问题不仅是孩童,成年人上网成瘾也是值得关注的趋势。数码化固然带给我们许多方便,亦是不可扭转的趋势,但不恰当的使用与沉迷,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与人格发展。在数码化普及的智慧国,这个课题应该受到更大的重视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