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米莱(Javier Milei)就任阿根廷总统后,阿根廷的对外政策剧变,概可区分为国际关系和中阿关系两个层面。
米莱的国际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达沃斯演讲震撼全球。1月16日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施瓦布在介绍米莱时说,虽然有些人将新总统的方法描述为“激进”,但他“为阿根廷引入了一种新精神,使阿根廷更加贴近自由企业和创业活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和特斯拉执行长马斯克均高度赞赏米莱的演说。
由于米莱就职后立即开始新自由主义实验,不仅裁减政府部门且放松货币管制,看上去很接近华盛顿共识,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了440亿美元(约593亿新元)援助。总干事格奥尔基耶娃于论坛期间与米莱会面,重申支持他正采取的果断步骤以压低通胀,推动私人领域带动的经济增长。
去年11月阿根廷总统决选之前,《华尔街日报》拉美专栏称“米莱是唯一能够避免经济灾难的候选人”,证之于米莱在达沃斯演讲的震撼力似乎不无道理,但该演说在中国学界引发争议。
首先发难的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郑永年,他认为“米莱的演讲无疑是一篇政治檄文,正如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是一篇政治檄文……中国舆论场上的回响,实际上表明一部分人缺乏基于本土实践的独立思考。当然这也表明,中国学界的确需要有紧迫感,建设基于中国实践经验之上的、能够解释中国经济、能够确立中国经济命题、能够找到中国解决方案的经济学。一个伟大的时代,应当出现伟大的思想。我们不能仅仅跟着起哄,而没有自己的思考。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该是这样的。”
其二是凸显选边站队立场。米莱拒绝加入金砖国家集团后,正在评估加入美洲经济繁荣伙伴关系(Americas Partnership for Economic Prosperity),该计划由美国总统拜登于2022年在美洲峰会宣布发起,除美国外,成员包括加拿大、巴巴多斯、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多明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墨西哥、巴拿马、秘鲁和乌拉圭。
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受考验
中国与阿根廷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高度互补,中国是阿根廷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市场,“中国制造”为阿根廷人民提供了包罗万象的高性价比产品。在阿根廷受高通胀困扰的情况下,中国产品有效纾缓民众生活的压力。然而,这一切可能因米莱选边站队被冲淡。
米莱就职五天后,获得美洲开发银行9亿1300万美元短期贷款,缓解偿债压力。新政府也单方面停止购买中国战斗机的谈判,转而寻求从丹麦购买二手美国F-16战机。印度则与阿根廷签署了合作开采锂矿的协定,挑战目前中国在阿根廷开采锂矿的优势。米莱政府的外交政策正从两个不同层面冲击中阿关系。
首先是战略伙伴关系。为进一步巩固并强化对阿关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7月访问阿根廷,曾和时任总统克里斯蒂娜·基什内尔(Cristina Fernández de Kirchner)共同决定,将中阿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适应中阿关系长足发展的现实。期间,两国签署了首份共同行动计划、中阿经济和投资合作框架协定及中阿货币互换协定,还举行了首次中阿经济合作与协调战略对话。未料今年1月28日,米莱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重申,他的经济政策方向包括美元化、推进私有化和零赤字等目标。他更宣布,将与英国就福克兰群岛归属问题展开谈判,并表示虽不反对私人企业与中国进行谈判,但他不会与共产主义者结盟,中国不是阿根廷的战略伙伴云云。
其次是区域整合层面。去年11月,米莱曾扬言退出“南方共同市场”(简称南共市),此举恐将影响中国在南美的地缘经济地位。始于1999年的欧盟和南共市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虽在2019年6月达成一致看法,稍后因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的亚马逊雨林保护政策而陷入僵局。去年5月,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的背景资料报告,把南共市形容为南美洲难以捉摸的贸易集团。该报告认为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内部立场分歧,其二是成员国对中国的认知不一致。
欧盟和南共市如果顺利签约,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自贸区,欧盟因此可以在可持续发展和自由贸易的连结上,扮演重要角色;如果谈判失败,则中国获益最大。南共市是“全球南方”重中之重,故成为国际强权争取结盟的对象,然因阿根廷立场不定,恐难达成共识。
北京当然不可能任由米莱持续在中阿关系上扮演白眼狼的角色,外交部长王毅已在2月17日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会见阿根廷外长蒙迪诺,重申维持双方稳固关系的承诺,效果如何有待观察。
作者是智利国家政治及战略研究学院(ANEPE)研究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