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循财:须为心理健康问题“去污名化” 让更多人勇于求助

时间:2024-02-08 11:1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黄循财:须为心理健康问题“去污名化” 让更多人勇于求助

对于心理健康问题,人们应给它去除污名,摒弃对它的刻板印象,同时改变对成功的定义,避免陷入激烈的竞争中。在更具包容的社会中,面对心理健康问题的人群,才能毫不犹豫地求援。

国会星期三(2月7日)继续辩论推进心理健康动议,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发言时说,政府承诺采取更多措施,来改善人们的心理健康,但各项计划若要奏效,人们还须改变态度和思维。

黄循财说,把心理健康问题污名化,将使原本复杂棘手的问题被简单化,沦为人们脑海里的刻板印象,最终让深陷其中的人受到歧视,感到羞耻、孤立,进而阻碍他们寻求治疗。“我们得付出更多努力,为心理健康问题去污名化(destigmatise),人们才能毫不犹豫地寻求帮助。”

他重申,诚然人们对心理健康的态度正在转变,但污名化的情况依旧存在,我们还须建立互相帮助应对生活压力、体谅他人感受的社会,以及为有需要人群开辟安全空间。

黄循财:应改变对成功看法 不为超越他人陷入无休止竞争

黄循财也说,本地社会应改变对成功的看法,追求理想、力争上游固然好,但也不该为了超越他人,不知不觉地卷入永无休止的激烈竞争中,最终导致整个社会变得更糟。 

他说,绝大多数新加坡人展望一个更包容的社会,不采纳定义狭隘的成功,接纳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并在当下所做的事情中找寻意义和目标。这是“新加坡携手前进”的重点之一,政府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制定政策。

卫生部兼律政部高级政务次长拉哈尤发言时坦承,我们的社会仍普遍存在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成见,一些年长人士甚至因为耻于面对心理健康问题而不愿寻求帮助。

她说,政府将通过公共宣传活动,以及针对特定群体的举措,鼓励有需要的人们寻求帮助,同时减少对心理疾病者的歧视。

提出动议的议员之一文礼佳博士总结辩论时指出,心理健康污名化,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掩盖了那些需要倾听的声音,让这些人或家庭独自承受痛苦,甚至加深他们的创伤。“我们必须建立这样一个社会,心理健康的对话都能被接纳,秉持理解他人的心态,而不是评断。我们须要营造一个鼓励每个人毫不羞耻地公开寻求帮助的环境。”

热度: ° | 返回联合早报首页 可查看更多内容。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