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职工总会和曹氏基金会进行的调查显示,虽然大部分雇主认为,培训计划能让熟龄员工保持就业能力,并延长他们的职业跑道,但大多数企业并没有落实这个策略,而主要是通过灵活工作安排来留住年长员工。它们指出,在员工培训方面,认知与实践的落差,对熟龄员工和雇主都不利。
两家机构建议,加强社区意识和宣传计划,让雇主和公众了解熟龄员工的价值和能力。其次,培训计划必须符合企业的需求和期望,企业必须定期审查与更新培训课程,以跟上不断变化的职场需求。此外,职总呼吁企业根据熟龄员工的多样化需求和经验,继续实施灵活工作安排和重新设计工作。
随着新加坡人口的老龄化,熟龄员工在总劳动力的占比将越来越大。在本地劳动力市场中,有27%的本地雇员在55岁及以上。估计到2030年,每一名退出本地劳动市场的员工,只有0.7名新员工填补。因此,熟龄员工的技术水平对企业与国家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科技急速发展,企业纷纷转型求存与发展。员工凭一技走天涯的时代已经过去。一项调查显示,人工智能以及机器人的迅速发展,导致约四分之一的美国工人担心FOBO(对技能过时感到恐惧)。
人力部最近公布的劳动力报告指出,过去两年,65岁及以上年长者的就业率连续下降。它认为,商业模式的改变如实体销售转向网上销售,以及严峻的商业前景,可能是更多年长自雇者选择退休的原因。
不论是企业或熟龄员工,都意识到技能提升以及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以应对劳动力老龄化与职场急速改变的需求。但是,从职总和曹氏基金会的调查表明,在实践上,劳资政三方在促进熟龄员工培训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政府不遗余力推广终身学习,早在2015年就推出技能创前程计划。次年,凡满25岁的新加坡公民,每人都获得500元的培训补助,以支付培训费用。2020年,政府再次填补500元补助,并给予40岁至60岁的公民额外500元,用来报读职业过渡课程。
教育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颜晓芳最近在国会指出,自从全国终身学习运动推行以来,员工参与率从2015年的35%增加至2022年的50%左右。在2022年,约有19万2000名国人使用技能创前程补助,这比2019年的15万6000人高。
即便如此,“只有一小部分国人”动用所有的补助。颜晓芳指出,一些国人以没有时间接受培训或培训的机会成本过高为由,没有使用技能创前程的补贴。这显示,技能提升的参与率仍有待提高。
熟龄员工处在职业生涯中期,尤其是四五十岁的员工被裁退及面临长期失业的风险较高,需要更多辅助,以转入新的行业。我们期待,在2月16日的财政预算案中,政府会宣布更多协助熟龄员工培训补贴的新措施。
相对于政府机关,企业与员工近距离接触,更能够了解他们在技能提升方面所面对的困难与焦虑。企业在转型过程中若能对员工的培训作出前瞻性规划,将能缩短学习曲线,尤其是熟龄员工。
不少熟龄员工属于夹心层,上有父母,下有儿女必须照顾,因此可能没有业余时间提升技能。企业应为这些员工提供在职训练,以应对职场的新需求,并在员工技能提升后给予合理的补偿。那些动辄通过裁员进行重组的企业,很难激起员工提升技能的热情。
企业的商业模式不断改变,不少年长员工正面对技能与职场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年长员工要保持受雇能力,就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心态,并身体力行。所幸,新一代的熟龄员工,教育水平较高,只要心态摆正,技能提升并非一道不可跨越的围墙。
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在去年的劳动节集会上指出,政府会把技能培训和终身学习作为与雇员建立契约的重要支柱。政府正在通过新加坡携手前进运动,研究如何为本地员工进行更多投资,帮助他们掌握职业规划,不断学习和提高技能。
经过多年宣导,国人对于终身学习与技能提升已经耳熟能详。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提高了技能提升的紧迫性。劳资政三方有必要加强合作,应对迅速改变的职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