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从国会危机再看美国政治极化

时间:2023-11-07 07:4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杨军:从国会危机再看美国政治极化

笔者认为此次危机背后还透露出一些极其危险的信号:一是美国政党政治正朝着党同伐异的方向一路狂奔。二是凡妥协即构成“原罪”并会被无情清算的新游戏规则确立。

10月25日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的共和党保守派议员约翰逊,最终当选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用《纽约时报》10月26日评论的说法就是,共和党为结束议长选举持续难产的尴尬局面所作的“绝望”选择。但不管怎么说,约翰逊的当选使得陷入空转达三周之久的国会,暂时渡过美国国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

自10月3日众议院投票罢免了麦卡锡的议长职务,使他成为美国史上首位被罢免的众议院议长以来,笔者并未感到特别震惊。毕竟自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两党就几乎陷入你死我活的斗争状态,从冲击国会山到两党互相弹劾各自总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不亦闹乎!对此,笔者曾在《联合早报》言论版多有论及。这轮国会危机不过是更上层楼罢了,本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但是,此次危机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及外溢的一些现象,仍值得我们关注并深思。

首先,此次危机是共和党内右翼保守派公然提议罢免本党议长所引起的。这不仅在美国史上前所未有,而且其后共和党历经四度提名议长候选人,方获得本党通过,更反映了共和党内的斗争异常激烈。正如《纽约时报》所称,众议院共和党人推选议长陷入“近乎荒诞的政治内斗循环”,右翼保守派不接受传统派议长人选,较温和派又不同意强硬保守派人选。某种程度而言,这是政党政治极化进一步恶化的表征,即由两党极化分裂发展到党内极化分裂。照这趋势发展下去,日后不仅两党在诸多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而且党内恐怕也越来越难以步调一致。美国会不会有朝一日两党分裂成多党呢?甚至进而言之,“政治极端化的美国会不会走向内战?”(顾尔德:《两极化的美国会走向内战吗?》《联合早报》言论版11月1日)

其次,若说此次危机有什么意外,就是民主党人所扮演的不光彩角色。本来,此次提议罢免的共和党议员不过区区八人,但凡民主党能挺一下麦卡锡,这场闹剧即可宣告结束。而且导致罢免提议的直接诱因,恰是麦肯锡愿意与民主党妥协合作,通过联邦政府临时预算法案,方才招致本党极端势力疯狂报复。没想到民主党人竟然恩将仇报,伙同共和党的提议人一起将麦卡锡拉下马。《经济学人》10月4日刊文就指出:“一个健康的两党制度应该鼓励两党之间达成共识。但是当麦卡锡做了正确的事情,跨越党派与民主党人合作为政府提供资金时,他却被解雇了。”

要知道在如今这种政党极化分裂的紧张局势下,得需要多大的勇气,方能突破共和党内重重阻挠而跨出艰难的一步。然而等待他的竟是没有一名民主党议员支持他留任,这是何等赤裸裸的背叛!何等阴险的阴谋(阳谋)!正如《经济学人》文章评论区一条留言所说:“民主党人的行动一如既往地短视。他们说约翰逊议长过于偏右。他们本可轻而易举地保留一个更温和的议长麦卡锡。他们只需让少数民主党人投票支持不罢免他即可。相反,他们却为了短暂的政治利益而全部投票罢免了他,现在只能由一位更保守的议长来主持大局。”当然,笔者并不认为这是什么民主党短视的表现,而更应深入到两党政治极化的背后去探寻根源。

最后,笔者认为此次危机背后还透露出一些极其危险的信号:一是美国政党政治正朝着党同伐异的方向一路狂奔。在此次国会闹剧中,民主党的212名议员竟然一致表决,同意罢免这个相对温和的并愿意同民主党妥协合作的议长,这就有点“不顾原委只讲立场的否决政治”(陈留俊:《美国政治亦须改革》,《联合早报》11月1日)的味道了。

二是凡妥协即构成“原罪”并会被无情清算的新游戏规则确立。这势必会极大地破坏两党残存的一丝互信,并极大地助长绝不妥协之风盛行。

此次事件后,我们大概率可预测到未来两党将在众多针锋相对的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除非民主党能做出更多实质性让步,否则单是即将到期的联邦政府临时预算法案,就足以让联邦政府陷入瘫痪,就像佩洛西担任众议院民主党议长时,令特朗普政府停摆一样。这势必对拜登政府以及美国经济构成严重打击。

妥协是美国制宪会议得以成功,以及民主体制正常运行所需的第一要素。记得中国作家易中天曾对美国制宪会议辩论过程所体现出的伟大妥协精神赞叹不已,并以《艰难的一跃》为名予以论述。试想若这些制宪会议代表彼此毫无信任,毫不妥协或不敢做出妥协的话,何来什么艰难的一跃?何来《美国宪法》?又何来美利坚合众国?

作者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阿什民主治理和创新中心研究员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1)
10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