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小学生戴头盔上学惹议 学校对安全太敏感?

时间:2023-11-06 20:3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下午察:小学生戴头盔上学惹议 学校对安全太敏感?

广东湛江市徐闻县一小学被爆出,要求所有学生上下学都必须佩戴头盔。这在互联网上引起争议。

针对网络爆料,当地教育局工作人员上星期六(11月4日)通过央广网回应称,学生乘坐电动车、摩托车时,需佩戴头盔,以保障交通安全,这是湛江市教育局的统一要求。

但就走路上学的小学生,也被要求佩戴头盔的现象,工作人员称,涉事学校在推广这项政策的过程中,要求过于严格。

这位工作人员还说,目前,教育局已和校方沟通,要求校方进行整改,后期将继续完善相关措施,避免“走路、坐小车上下学需要头盔”的情况再次发生。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的角尾乡中心小学门口,上学生们无论走路还是坐车都戴着头盔。(视频截图)

这所小学并非唯一出于安全考虑而出台一刀切政策的学校。上个星期互联网上热议的“课间圈养”,让中小学生课间十分钟除了喝水、上厕所外,不能出教室,也是师出安全之名。

越来越多迹象显示,安全已成了中国的中小学在进行校园管理时,排在第一位的考虑因素。

为了安全 扩大执行?

让学生在乘坐电动车、摩托车时戴头盔,保障交通安全,理所应当。但这本应是交通部门和交警的职责。

教育学者熊丙奇在《新京报》上发表评论分析,在有关职能管理部门看来,管理学生坐摩托车、电动车时戴头盔,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校对学生进行检查,不戴头盔不准进校园,但学校难以区分具体情况,干脆要求所有学生统一戴头盔。

教育部门和学校在这件事上,看似是被动接受、扩大执行,但背后反映的是学校对安全问题万分紧张。学生在上下学的路上出了问题,学校也难以免责。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耘对澎湃新闻说:“我们曾做过一个调研,学校和老师最大的压力源是什么,结果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学生的安全。”

为了安全,中国校园出台了一些大众乍看之下难以理解的措施。《中国青年报》报道,宁波一所小学因为担忧安全隐患,拆除所有滑梯和铁杆,也取消了春游和秋游。此前,河北衡水二中也被爆出,为了防止学生跳楼,而在教学楼的窗户上加修护栏。

在微博上,还有IP地址是北京的网民跟贴称,他们的高中没有窗户。

不过,当前网民们声讨最多的,是中小学消失的课间10分钟休息时间。据《财新周刊》报道,北京多所小学的十分钟课间休息,只允许学生去喝水、上厕所,在教室里也要保持安静,不能去操场和走廊。

在一些学校,如果违反规定,还会导致班级被扣分,学生们只能在厕所里聊天、交朋友。

《解放日报》报道指出,课间十分钟消失背后,学校最大的顾虑,也是学生的安全问题,因为学校往往在安全事故中承担了“无限责任”。

中国教育部上个星期五(11月3日)回应,坚决纠正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而简单限制学生必要的课间休息和活动的做法。

天津出现雾霾天气,多个校园开展室内活动。图为11月1日,在天津市西青区梅江富力小学,学生在大课间做手指操。(新华社)

学校的“无限责任”

让学生在乘坐电动车、摩托车时戴头盔,保障交通安全,理所应当。但这本应是交通部门和交警的职责。

教育学者熊丙奇在《新京报》上发表评论分析,在有关职能管理部门看来,管理学生坐摩托车、电动车时戴头盔,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校对学生进行检查,不戴头盔不准进校园,但学校难以区分具体情况,干脆要求所有学生统一戴头盔,于是,就有了这一事件。

教育部门和学校在这件事上,看似是被动接受、扩大执行,但背后反映的是学校对安全问题万分紧张。学生在上下学的路上出了问题,学校也难以免责。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耘对澎湃新闻说:“我们曾做过一个调研,学校和老师最大的压力源是什么,结果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学生的安全。”

为了安全,中国校园出台了一些大众乍看之下难以理解的措施。《中国青年报》报道,宁波一所小学因为担忧安全隐患,拆除所有滑梯和铁杆,也取消了春游和秋游。此前,河北衡水二中也被爆出,为了防止学生跳楼,而在教学楼的窗户上加修护栏。

在微博上,还有IP地址是北京的网民跟贴称,他们的高中没有窗户。

不过,当前网民们声讨最多的,是中小学消失的课间10分钟休息时间。据《财新周刊》报道,北京多所小学的十分钟课间休息,只允许学生去喝水、上厕所,在教室里也要保持安静,不能去操场和走廊。

在一些学校,如果违反规定,还会导致班级被扣分,学生们只能在厕所里聊天、交朋友。

《解放日报》报道指出,课间十分钟消失背后,学校最大的顾虑,也是学生的安全问题,因为学校往往在安全事故中承担了“无限责任”。

中国教育部上个星期五(11月3日)回应,坚决纠正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而简单限制学生必要的课间休息和活动的做法。

粗暴管理无效

校园安全压力来自于学生家长,也来自于职能部门。应对这样的压力,学校的管制措施不仅看起来粗暴、过度,实操中的有效性也受到怀疑。

例如在湛江徐闻的案例中,乍看由学校管理学生的交通安全,查看那些坐摩托车或电动车上学的学生是否戴头盔,会更加有效。但矛盾的是,学校只能在校门口看到孩子是否在进校门的时候,戴了头盔,无法得知他们在来的路上是否戴了。这样的安全管理,难说真的可以实现监督,更像是形式主义。

又例如,尽管学生在课间仅被允许去厕所,但是学校却无法阻止学生们在厕所发生冲突,多起校园霸凌、暴力事件,都在厕所里发生。

2021年9月16日,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湘江中学两名初三学生在学校厕所发生冲突,学生王某用匕首捅伤学生郭某的背部和后腰。公安机关介入调查,教体局则对学校相关责任人作出停职检查的处理决定。

安全重要,但以管代教、一管了之的粗暴方式,并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安全状态。反而,还会产生负面效应。

学生而言,他们缺少必要的休息和户外玩耍的时间,有损身心和社交技能发展。对学校和教师来说,各种规定管理加码,增加了行政工作量,也挤压了教学时间,更助长校园内的形式主义风气。

不过,更需要思考的不仅是学校如何保障安全,而是在家长、社会职能部门都把安全的责任放在学校、教师的身上时,学校随之而来的懒政、一刀切解决办法,是否也难以避免?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