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彭博社
作者:Viktoria Dendrinou、Chris Anstey
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在北京与中国高级官员为期两天的接触,为美国和中国提供了一条途径,或可遏制双方日益激烈的竞争对两国经济造成的损害。
在军事方面虽未恢复双方的沟通渠道——适逢两国海空力量出现危险接触之际——但耶伦此次访华表明了在经济竞争中建立护栏的希望。
在周五和周六为期10个小时的会议中,耶伦表示,她试图说服中国新上台的经济团队,美国无意寻求针对中国的“经济优势”。尽管拜登政府加强了对关键出口的管制,并考虑限制美国公司的对外投资,但耶伦强调,华盛顿采取的措施是“有针对性的”,旨在维护国家安全。
耶伦周日在北京表示,任何一次访问都无法在一夜之间解决双方面临的挑战。但她希望,此次访问将有助于与中国的新经济团队建立一个有弹性和富有成效的沟通渠道。
耶伦试图建立的护栏到底有多强,出口管制议题可能成为早期的试金石。美国政府未来几周料将公布总统拜登的行政命令,将对美国在半导体、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方面的投资进行审查且最终可能设限。
这项出口限制可能会切断半导体、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领域在中国的某些投资。
耶伦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她确信中方将密切关注美方的行动。“我们希望开辟渠道,以便他们能够表达对我们行为的担忧。我们可以解释——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回应——我们行为的意外后果。”
耶伦的言论是迄今为止最明确的声明,表明华盛顿在实施或拟定针对中国的举措时可能会考虑北京的观点或反馈。
新华社报道,中国总理李强周五会见耶伦时告诉她,把经济合作泛政治化、泛安全化,不利于两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据新华社报道,这一信息在耶伦与副总理何立峰长达五个小时的会晤中,再度被提及。
耶伦一再强调,深入而广泛的双边经济关系是一件好事。她说,对两国来说,确保企业了解“两国广泛的经济互动对双方来说都没有争议”非常重要。
对中国而言,此次接触是在防疫限制结束后经济复苏弱于预期的背景下进行的。
耶伦的信息可能会缓解美国盟友的疑虑,后者担心,华盛顿走上一条致力于将全球经济分成美国和中国两大集团的道路。华盛顿先前向日本和荷兰施加压力,要求其加入限制关键尖端技术对华出口的阵营。
从更广泛的国际社会角度来看,耶伦的访问(在国务卿布林肯访华几周之后进行的)展现了与中国接触的负责任形象,毕竟眼下许多国家强烈反对在任何新冷战中选边。
全球化智库(Center for China & Globalization)创始人王辉耀说,耶伦在北京的言论向商界和国际社会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发出了非常强烈的信号,即美国和中国应该共同合作。
美国和中国一直在加大力道,以增强对所谓的南方国家(Global South)的影响力。耶伦本月在印度会见二十国集团国家的财长时,将有机会提及美国重新恢复与中国的高层接触。
她在北京的讲话还提出了一个新词汇来描述美国在中国以外地区促进贸易和投资的努力。
耶伦周五表示,“我们寻求多元化,而不是脱钩。”第二天,她表示,“我听到中国同事对脱钩表示怀疑,并表达了一些疑虑,认为去风险等同于脱钩。我觉得,解决这个问题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新华社周五发表评论称,短视行为和冷战思维很容易损害重啓双边关系之际已取得的进展。它还表示,推动去风险不会让中方相信美国已经放弃围堵遏制中国的努力。
关税问题
真正的和解或者可能需要美国和中国取消特朗普政府期间互相课征的大量贸易关税。
耶伦周六表示,在北京举行的会谈中提及关税。美国目前正依法对这些措施展开为期四年的审查。她说,结果还没有出来。
任何大范围的削减关税都会给寻求连任的拜登带来政治风险。共和党候选人已经表明了强烈的反华立场,共和党议员可能会大肆抨击双方经济关系恢复如常。
前财政部高级官员Mark Sobel说,认为经济可以脱离国家安全疑虑是不现实的;他现在担任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美国主席。
他说,耶伦之行不太可能改变双边经济关系的基本动态。
随拜登周日前往伦敦时,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空军一号上对记者表示,中美之间的军事接触仍未解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