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外部环境影响中国经济耶伦访华未见合作曙光

时间:2023-07-10 09:1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香港明报社评

中国内地经济不但未见疫后V形反弹,5月份出口负增长,制造业信心指数(PMI)连续3个月低于50%,实体经济回落影响消费信心,投资环境笼罩着一片愁云惨雾。美国财长耶伦刚刚结束访华,外界期望通过两国财经高官会晤成果,窥视中美是否可以在某些方面合作,带动改善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虽然中美双方都表示会谈“具建设性”,但恐怕连最有机会合作的气候变化范畴,也未见合作曙光。

出口内需消费均现疲态 外部环境不利出口持续

今年初中国内地经济开局良好,国际金融机构还调高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预期,然而,踏入5月以来,经济趋势逆转,出口呈现多年来罕见的负增长,虽然只是轻微下降0.8个百分点,而且头5个月累计出口仍然有8.1%增长,但细看数据,情况不容乐观。从出口商品看,传统占比例居前的商品诸如手机、铝材和钢材的增幅转弱,消费品诸如服装等更出现负增长,虽然汽车和汽车零件增幅和比例都提速,但一枝独秀是否能够支撑出口总量继续增长,令人担忧。

从出口地区看,欧盟和美国仍然居前,欧盟还成为5月份份额最大的地区,但这两个地区的通胀居高不下,购买力会进一步下降。而传统占出口份额较大的东盟(亚细安)国家,主要从中国进口半制成品加工装配出口欧美,欧美市场疲软,东盟(亚细安)从中国进口下降的趋势将会维持。

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只是三头马车其中之一,然而国内投资与消费的数据也缺乏后劲。头5个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只有4%,增速比头4个月轻微回落0.7百分点。问题是各地方政府财政状况不佳,过去依赖甚深的卖地收入大不如前,公务员减薪甚至要“回吐”往年多发的奖金,节约的资金对于在教育、医疗和福利不减反加的庞大开支,只是杯水车薪,一些地方已经传出政府工程未能如期支付工程款。

头5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3%,但这个数据不包括两个数额最大的耐用品,同期的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0.9%,反映未来市场信心的房地产投资出现负增长7.2%。汽车产销量都十分可喜,同比增长达到11%,但这主要依靠新能源汽车销售,而大幅增加的原因是中央政府延长了补贴年期。

消费信心以及民间投资信心,取决于对未来收益的预期,当消费者对工作稳定性或者工资增长出现担忧,私营企业对于未来市场信心不足,花钱与投资都会出现迟疑。

中央政府已经启动应急机制,总理李强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6名民间专家学者对当前经济形势和改善经济的意见建议。同时又打开金融工具箱,人民币贬值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但无力影响欧美的通胀与购买力。

国际环境在乌克兰战争的阴霾,以及欧美国家的经济结构问题,导致通胀仍然高企,虽然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6月份发表的经济展望,对全球经济今年增长预期,从3个月前的2.6%,调高到2.7%,国际经济大环境似乎可以毋须悲观,但对于中国经贸的小环境,或多或少也会受到中美关系的影响。

耶伦口讲中美共同繁荣 美国继续遏制中国不变

掌管财政部的耶伦被认为是美国政府内阁中对中国较为友善者,而且倚重专业和实际的分析,但对华经贸关系要服膺美国总体的对华政策,耶伦的影响力不如鹰派的沙利文和戴琪。无论国际舆论以及中国官员,对于耶伦访华能够改善经贸关系甚至减少制裁不抱期望,若能做到增进了解、减少误判,已经是“功德无量”,诚然,高级官员多交往、坦诚对话,确实可以做到减少误判,但美国的实际做法还是“边打边谈”,制裁中国不断加码,合作态度也是缺乏诚意。

耶伦结束访华,双方一致的说法是:“就两国和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合作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等进行了深入、坦诚、务实的交流,会谈具有建设性。”

本来,在合作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的问题,最容易达成共识的是气候变化。最近极端天气在全球范围内爆发,成为共通话题,全球合作应对刻不容缓。然而,美方建议中国加入由美国主导的绿色气候基金(GCF),中国加入国际合作组织本来也是应有之义,但美方要求中国以发达国家身分加入,意味着在缴费方面采用高标准,但在受惠方面却是低标准,中国无形中是付出代价却要听命于美国,这是强人所难。

中国近年在环保及节能产品方面屡有创新,而且价格低廉,无人机或者无人艇应用于监测气候变化以及环保执法,十分有效。然而,美国对于中国大量出口这些产品,视之为中国藉机提高对地缘政治的影响力,不断加以阻挠。中国指摘美国将经贸问题“泛化国家安全”,不无理据。

中国经济不景因素很多,亟待中央政府全方位应对,对于外部环境变化,也会尽力改善,但不是依赖美国收敛。虽然耶伦在总结访华中,借用中国领导人所说,世界之大,能够容得下中美两国共同繁荣,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通过各种手段遏制中国崛起的政策不会改变。

赞一下
(2)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