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明报
明报社评
美国财长耶伦4天的中国之旅已近尾声,外界预期她此行难有重大突破,耶伦曾表示,希望此行能推动中美在经济方面的沟通与协作。初步看,她此行确有进一步缓和中美关系气氛功效。惟在其访华前夕,中国上周对镓、锗两种稀有金属实施“出口管制”,被认为是对美国联合盟友在半导体芯片方面围堵中方的反制,亦是给耶伦的“下马威”,事件引起高度关注,目前仍在发酵。中方此举从时机上看,的确有针对耶伦访华的用意,但更显示出“对外关系法”生效后外交上针锋相对的新风格。从建章立规的角度看,中国为维护自身国家安全,建立完备出口管制体系,对西方的围堵,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对华鸽派难敌大气候
中方给面仍针锋相对
耶伦作为学院派经济专家,被认为是拜登政府中的对华温和派,但在美国的政治大气候下,她需要对外表现对华强硬,访华时召集美资公司开“诉苦”大会,又要在财金层面缓和与北京的关系。至于她所说美方高科技禁令“并非为获得对华经济优势”之类的话,恐怕连她自己都不相信。但中方对耶伦这次访华还是给足面子,除国家主席习近平未出面外,其接触中方官员面之广,双方会晤气氛之融洽,都超出布林肯的中国之行。
至于中方在耶伦访华之前宣布,对镓(Ga)、锗(Ge)两种半导体所需稀有金属的出口管制,与中国特意选在7月4日美国国庆日进行“高超音速导弹紧急试射”一样,针对美国的意味明显,却未必是针对耶伦本人。
不过,这次出口管制的意义仍不可低估。在此之前,中国首部“对外关系法”刚刚生效,白纸黑字地写明反制裁的法律依据,等于昭告全世界,有了法律刚性约束,以往的“战略耐性”空间正在缩小,换言之,对外政策制度化以后,对外国的制裁和干涉,只能是针锋相对硬碰硬了。
美国已经对中国发起高科技战争,多间中国公司实体上了黑名单。美国不仅以国安理由,禁止对华出口高端芯片生产设备,还拉日本、荷兰联手限制半导体生产设备出口。虽然日、荷都宣称限制“并非针对特定国家”,但矛头所向不言自明。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国决定对两种稀有金属出口管制。中方亦强调,此举并非禁止出口,亦不针对特定国家。但美日荷已对号入座,反应强烈,美国表示“坚决反对”,日本声言将根据世贸组织(WTO)规则作反应,荷兰干脆呼吁欧盟作出回应。
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日益受原材料左右。稀有金属之于高科技精密元件,就如食盐之于一道佳肴,虽廉宜却不可或缺,镓和锗皆属军民两用的战略物资,中国的储量、产量及生产工艺,在全球具有不可替代性,中方有充分理由对其实行出口管制。
中国的镓产量占全球95%以上,锗产量占全球67%以上。根据海关数据,去年,中国镓产品的最大进口国是日本、德国和荷兰;锗产品的最大进口国是日本、法国、德国和美国。由于镓属电解铝副产品,污染大,耗电多,中国生产这些原材料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中国一旦停供,美日等国的半导体乃至军工生产都会面临严重冲击,这就是内地前官员所说的“不仅能打得某些国家慌,还会打得某些国家痛”。前几年,日本仅禁止几种化学原料出口,就令韩国半导体业痛苦万分,而中国的“工具箱”比日本更大。自中方发布管制公告后,国际市场镓与锗价格均有上扬,意味此举至少在巩固定价权方面初见成效。
稀有金属高科技之盐
出口管制学西方之道
中国虽是镓的最大出口国,但高纯度精镓的主要生产仍在美日,中国每年还要进口精镓。早在去年8月,美国商务部就将“第四代半导体化合物”氧化镓(GaO),列入对华出口管制清单。所以说,在出口管制方面,是美国做了初一,中国才做十五。
出口管制是国际常见做法,美日欧盟都有庞大的出口管制清单,管制种类不仅繁多,各种类之间还相互配合。出口管制一般包括3类对象:一是本国有优势的关键技术;二是本国在全球占比较大的关键物质;三是非本国独有、但在本国提炼或形成产业链,拥有较低成本,他国对此有一定依赖的物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于2020年12月生效后,中国公布过包含30多项技术的出口管制技术清单,但是至今没有宣布关键行业的完整产品出口管制清单。所以这次公告对镓、锗出口管制意义重大,中方讲明管制是“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对国家安全有重大影响”,标志“出口管制法”从书面上的法条,转化为实际且有针对性的行动。
作为一个成熟的现代国家,中国早应建立自己的出口管制体系,除针对某些国家对华发起贸易战或技术战外,中国也确实需要类似的管制体系,来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中国的出口管制不是为破坏国际产业链,而是要打破美国和西方操控下的不合理的国际价格与市场体系。吊诡的是,正是西方的制裁遏制,加快了中国完善出口管制体系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