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台湾《联合报》社论
林智坚因两篇硕士论文“抄袭双杀”而退选,但余波依然汹涌。先是民进党党主席蔡英文下令“全党挺坚”,不分青红皂白否定台湾大学的专业审议;后则由秘书长林锡耀发起“史上最大肉搜”,动员各路侧翼、媒体及一四五○,全面对在野党候选人的各种文章进行比对,并发动“你们也有抄袭”的指控。其潜台词是:本党被提名人林智坚并不差,蔡英文“全党挺坚”的指示也没错,请各位愚蠢好骗的选民继续支持本党,谢谢!
这样的选举操作,不止是泥巴战,更是鼓励不辨是非的“全民反智运动”。林锡耀的能耐,若生在中国大陆文革期间,一定是红卫兵的好材料。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民进党终于逮到民众党参选人高虹安的论文瑕疵和言语失误,林锡耀当即呼吁“民进党公职人员发挥火力”,发动围剿。但事实显示:无证据证明高虹安的论文抄袭,整件事没有学术机关的审议判定,民众党更未下达“全党挺虹”的荒谬指令。高虹安的学霸式回应确令人反感,但绿营对她的攻击已完全脱离“抄袭”范畴,变成本案好几圈以外的诉外裁判。选举操作至斯,无穷无尽的不辨是非、无耻株连,一切只为胜选!这就是林锡耀操作的民进党选举抹黑战略。
检视民进党动员挖出来的大批“类抄袭”案,可发现许多案件的本质都与林智坚案天差地远,根本无法类比。以张善政案为例,他领军的作品是农委会的标案报告,与林智坚的硕士论文截然不同;前者根本不是学术研究,后者才是。计划标案与学术论文皆可能涉及造假、抄袭、或侵犯智慧财产权,若是发生了这些情况,两者都应受民事或刑事追究;然而,只有学术研究有所谓“学术伦理”的问题。计划标案可能只是计算效益、评估利弊,不涉及任何知识创新,根本搆不上“学术研究”的边。
关于学术研究,牛顿的名言是:学术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创新累积。学术伦理是一种道德(而非法律)约束,确保“过去奠基的巨人肩膀”是确实的,以便后人接续研究时可以站得稳。如果肩膀不实在,学术创新就危如累卵,知识也就无从累积。正因如此,社会对于学术写作乃有较高的期待;除了一般民事、刑事等法律责任之外,还有“伦理”的要求。也因为这是学术伦理要求,它必须交给学术研究机构去认定,而非由网军名嘴、八卦杂志放言啰唣。至于机关的计划标案,如果接案企业未达成标案设定的KPI,那么委托机关大可提出民事或刑事诉讼追究。除此之外,标案的接案公司完全没有所谓“学术伦理”之适用。
如上所述,林智坚被质疑的是学术伦理,张善政的情况则截然不同。林智坚案是经过两所大学审议认定,但民进党硬是怂恿侧翼、动员媒体,不断张冠李戴、冯京马凉,以“全党相挺”的硬拗,企图把全台湾搞成一团烂泥。这就是林锡耀的帮派竞选策略:对内盲目号召相挺,对外则宣示“全台候选人一样髒,林智坚并不特别差”,希望台湾选民能相忘于江湖继续挺绿。
即便这种无耻反智的策略没什么用,民进党还是继续利用像高虹安的失言或其他候选人的处理失误,调整炮口把抄袭惯犯简化成台积电晶片的“瑕疵品”,再把其他党候选人的过失无限放大。林锡耀呼吁民进党公职人员加入围殴,就是这副嘴脸。
台湾民风淳朴,民进党以前常说:“选举是一时的,做人是永远的”。林锡耀操作的却是反面示范:选举是一时的,无耻是永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