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碰撞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不顾美国政府的劝阻和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在2022年8月2日对台湾进行19小时的访问,成为25年来访问台湾的最高级别美国官员,直接酿成所谓“第四次台海危机”,成功吸引全球目光。
尽管各方评论普遍认为,佩洛西此访对中美关系,台海和平稳定,甚至美国的国家利益不但毫无帮助,而且危害甚巨,但对佩洛西的个人历史定位和选情还是有所助益的。有人说她无惧中国大陆威吓成功访台,有助于增强东南亚各国对美国安全承诺的信心。各国对美国安全承诺是否更有信心尚未可知,但我想至少有一点确实令人更有“信心”,那就是美国政客可以置个人利益于国家利益和国际关系之上,即使会挑起战争冲突,也在所不惜。
佩洛西离开之后,留下台湾独自面对中国大陆的“锁台”军演和一系列政治经济反制措施。诸多论者皆认为,大陆此番军演规模不但大幅超越1996年台海危机时,还创造了台海的新常态和新现状。美国的反应,较1996年时却大为逊色。
然而,比军演更令人不安的,也许是中国政府紧随军演之后发表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白皮书虽仍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为“第一选择”,但也将“非和平方式”保留为“最后选择”。同时对统一后的安排详加论述,并首次将台湾目前执政的民进党官方,定位为“是争取和平统一进程中必须清除的障碍”,隐隐令人有山雨欲来之感。
当前的台海形势,不由得令人想起73年前的同一天,也就是1949年8月2日,也有一个美国人,在国共内战胜负已分之际,离开了中国。这个人就是时任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毛泽东的一篇《别了,司徒雷登》,曾使他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更巧的是,紧随司徒雷登的离开,也有一份白皮书发表,那就是美国政府发表的《中美关系白皮书》。这份白皮书被普遍认为,是为美国政府失败的中国政策辩护,将受美国支持的国民党政府在国共内战中失败的责任,完全推卸给国民党和蒋介石。此后,美国政府抛弃了国民党政府,停止对国民党的援助,并从国共内战中退出。随之而来的是,国民党政府在大陆全面溃败,最终撤退到台湾,进而有了今日的台湾问题。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吊诡。
近日《联合早报》副总编辑王彼得在《台海若有事,关我们何事?》一文中,以盎格鲁萨克逊民族的“处世”之道为范本,问两岸何不一边继续搞富强,一边继续搞民主实验,而不必兵戎相向。建议可谓用心良苦。曾经许多关心两岸的人都希望,两岸可以“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即使做不到同心,也还可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然而,残酷的现实是,台湾经过多年“去中国化”后,不要说和中国大陆做“兄弟”,台湾连真正的“中国人”也没有几个了。
目前的台湾,民进党抗中,国民党反共,两党一致亲美,并希望借此保台。然而,同样残酷的现实是,无论抗中、反共,还是亲美,都无法保台。就像建国总理李光耀曾预言的,“台湾和大陆的重新统一是时间问题,这是任何国家无法阻挡的”。“去中国化”或者“台独”主张,“只能使台湾人在重新统一实际发生时更加痛苦”。忠言逆耳,但很可能就是现实。
佩洛西离开之后,台海之间真正的危机才刚刚开始。正如王彼得所言,如果台海两岸真的不幸走到兵戎相向的地步,只会亲痛仇快。不但会是中华民族的巨大不幸,也会极大影响新加坡这样的国家和海外华人。希望台海两岸领导人和执政官方,以及关心台海情势的所有人,能够借此危机放弃幻想,正视现实,理性决策。惟有如此,台海和平就还有机会。
作者是软件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