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看记
在公众视线中隐身半个月的中共政治局常委,到本星期三(17日)已纷纷公开现身,显示独具中国特色的“北戴河时间”暑期休假结束。
过了“北戴河时间”这个坐标后,中共高层将聚焦今年最重要的政治议程——确保二十大顺利召开,完成各项关键的人事案以及二十大报告的审议与定稿。许多人推测中共二十大将在10月召开,因为11月、中国官方相信将赴印度尼西亚出席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并可能举行中美元首峰会。这个时间点,距离现在只有约两个月。
今年的“北戴河时间”落幕后,中国官方是在本星期二下午在东北亮相。中国官方到了辽宁省锦州市考察,第一站是辽沈战役纪念馆。按照中共军事史,辽沈战役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的首战,在辽沈战役前解放军还打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长春围困战。虽然中国官方自上任以来,已多次参观各地的革命纪念馆,包括在2017年十九大结束后不久,就参观了纪念国共“三大战役”中淮海战役的纪念馆,但在两岸关系高度紧张的此时,他这次参观行程中包含的两岸问题画外音,依然引人关注。
比中国官方的活动更早一天见诸官媒报道的,是中共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星期二在深圳视察,并主持召开广东、江苏等六省省长视讯座谈会,要求经济总量接近中国半壁江山的六个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发挥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
在习李之后,中共政治局常委栗战书、汪洋、韩正17日也分别参加外事活动或主持会议与座谈会。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则在更早的13日,在三亚市调研指导防疫。
此前,中共高层最后一次集体亮相是在7月31日的八一建军节招待会。7月底那一周,他们的日程异常紧凑,例数下来包括:7月25日是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26日是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中国官方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开课——为二十大报告定调;28日是政治局会议、中美元首通话,再到31日的建军节招待会。很显然,高层当时密集完成日程,好进入大约两周的休假模式。
这期间,海峡两岸发生了举世瞩目的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危机,中国东部战区在佩洛西离台后举行了犹如武统前奏的“锁台”军演行动,接着中共发布史上第三份台湾问题白皮书,明言北京会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以非和平方式处理两岸问题。
这一波波的应对,在中共高层全未亮相的“北戴河时间”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犹如一套一套剧本早就备好,随时执行。从效果看来,北京精细评估了成本与得失,包括避开与美国直接冲突,却在对台的军事、经济、政治威慑与制裁方面毫不松手,一举改变台海军事平衡现状。
这种节奏发生在二十大政治大年,凸显中共几乎达到了它一直积极追求的稳定。经过10年布局,最高层集中与巩固权力的工程已近乎完成,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本周也撰文提到,将在二十大后连任已经无须怀疑。
而且,与一些美国评论人此前用来劝阻佩洛西访台的说辞相反,佩洛西访台造成的危机非但没有暴露中共在二十大前的脆弱,反而是加固了最高层在国内的威望,让总书记的连任更无悬念。这个“稳”的态势,如果与10年前中共十八大前中国流言满天、有高官投奔美国总领馆、有政治局委员突然落马的情况做对比,人们就能看得更清楚。
那么,中共二十大前还有什么悬念与任务?这一方面是其余的人事布局,其次是迫切的“稳经济”难题。中国官方到辽宁为振兴东北打气,以及李克强在深圳考察,都是为了预防当前严峻的经济、楼市、青年就业等诸多问题,一不小心就演变成政治问题。
在7月26日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中国官方为二十大定调为:科学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中共和中国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五年前,中共十九大定下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期目标,在这个不变的大前提下,二十大将重点谋划未来五年的任务。
二十大报告对台海局势的评估与提出的因应举措势必引起各方关注,尤其是二十大报告是否会对武统定下时间表。从目前的形势看,两岸和平统一的机会已然十分渺茫,但是北京若能维持政权稳固与压倒性的军事优势,就还能选择“以战止战”,即再实施类似“锁岛”军演等,抑制住两岸形势再往台独的方向发展。若是如此,东北亚还能享受多几年和平。
在这个问题上,台湾社会与政治主流也有角色。其实,对于台海危机的危险性与北京所谓“红线”的严肃性,一些美国人或许有些“梦游”,但是作为第一当事方的台湾政治主流应该是清醒的,真正大难临头前相信他们将踩刹车,人们所担心的是,届时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