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层官员近日密集会谈,反映两国博弈尽管持续升级,在特定领域仍然有必须沟通与合作的空间。同时,由于双方领导人在下半年均得面对重大政治挑战,国内治理问题一时三刻也不易解决,所以既须对外采取强硬姿态,又须跟博弈对手协商来缓解内部压力。两国这些战术性的交流,并无法真正逆转双方越来越对立的关系;唯一的积极因素,只能是避免关系加速恶化所导致的意外冲突。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7月5日与美国财长耶伦进行视频会议。耶伦对中国的“不公平、非市场”经济行为表示关注,中方则对美国是否取消对华加征关税和制裁、是否公平对待中国企业等表达关切。不过,双方基本上都对会谈予以肯定。视讯会议是在媒体盛传美国最早可能在本周宣布取消对部分中国消费品加征关税的背景下举行,因而引起了对于中美关系走向的解读。
美国在前总统特朗普执政期间发起对中国的贸易战,试图减少对华贸易逆差。特朗普以对中国每年约3500亿美元的入口商品加征关税为手段,迫使中国同意在两年内增加2000亿美元的对美入口来平衡美国庞大的对华贸易赤字。但是,美国对华入口不降反升,中国也没有履行2000亿美元的额外入口承诺,使得美国对华贸易赤字连年提高,也正式开启了中美对抗的大趋势。
随后的冠病疫情、乌克兰战争等所导致的供应链中断,加剧了美国通货膨胀问题,通胀率一度飙升到40年来的最高点。对华入口所征收的关税让美国通胀雪上加霜。有研究指出,对华关税每年加重美国消费者共500亿美元的额外开销;若取消关税,则可以减少一个百分点的通胀率。选民对通胀的不满已经把美国总统拜登的支持率拉到新低,在11月国会中期选举拜登的民主党可能大败的阴影下,他不得不认真考虑在对华关税课题上改弦更张。
中国商务部形容刘鹤与耶伦“坦诚交换了意见,交流富有建设性”;美国财政部则形容两人进行了“直率和实质”的交流,但没有提及关税。中国由于持续的冠病清零政策,经济增长乏力,就业压力沉重。清零政策所产生的不确定性,使得民众不敢消费、企业不敢投资;若美国取消对华关税,将有利于中国增加出口,部分恢复经济活力。攸关权力交接的大陆政府二十大即将在秋季召开,推动经济增长和维护社会稳定成为当下中国最关心的课题。北京自然欢迎华盛顿在这方面的让步。
在经贸领域之外,中美也就外交课题进行高层接触。据媒体引述美国官员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7月8日参加于印度尼西亚峇厘岛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外长会议时,将与王毅就乌克兰战争进行“坦诚对话”。对话的目的是致力于同北京“负责任地管理两国之间的激烈竞争”,希望尽一切可能防止任何无意间导致冲突和对抗的误判。换言之,正因为中美关系对立的不断升级,积极管控紧张态势以免擦枪走火的必要性随之提高。
由华盛顿主导的西方三大“会盟”——七国集团、欧盟和北约——最近陆续召开,展现了西方世界的大团结,也确立了中国作为“系统性挑战”和竞争对手的战略定位。这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对立本质短期内难以改变,甚至不排除中国与美国乃至西方的关系可能进一步恶化。因此,刘鹤与耶伦、王毅与布林肯的对话,更多属于“危机管控”的举措,无法真正改善两国关系,在大陆政府二十大以及美国国会中期选举结果出炉之后,对抗的态势亦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