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台湾《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社论
近期国际油价波动剧烈,一度涨破每桶120美元大关,其原因有二:成品油价格高涨,与原油溢价创历史新高,炼油厂回补库存压力拉升原油需求上升;俄乌战争不歇及美欧对俄罗斯的能源制裁。
先就成品油溢价高涨来看,随着暑假旅游旺季来临与主要国家边境管制松绑,旅游需求回温,激励汽、燃油需求增加。但炼油厂却受到缺工、薪资上涨、投资意愿低迷影响,致产能迟迟未能回到疫情前水准,再加上中国考量能源安全及环保问题下,北京官方缩减50%的精炼油出口配额等因素,推升短线成品油和原油间溢价,汽油、柴油与航空燃油三大成品油价格亦持续飙升。而汽、柴油价格高涨已引起美国民怨,也是导致其通膨率迟迟无法回降、联准会加速升息的主因之一。
在美国期中选举时程逼近下,总统拜登急欲抑制能源价涨以平息民怨,除了鼓励炼油厂提高产能以解燃眉之急外,更刻意地将高油价造成的通膨问题,归咎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利避开鼓励化石燃料生产和民主党长期环保政策相冲突的批评,且可把罪名戴在本是敌对方的俄国头上。
问题是,要缓解当前居高不下的通膨压力,且兼顾对俄罗斯的能源制裁并不容易。因此,美国与欧洲盟正在设法成立一个买方卡特尔,其绝对目标是要限制俄罗斯的石油收入,而非限制俄罗斯所产石油流入市场。毕竟,若俄罗斯能源果真自市场退出,必将导致国际油价涨至难以想像的地步。所以,相较于对伊朗原油的全面封杀,目前美国及其盟友则是想设法透过歧视性条件,让俄罗斯原油吸引力低于国际原油标准合约,使其要顺利出售势必要给买家一定程度的折扣。这样一来即不会造成全球能源供给缺口扩大,也可削减俄罗斯因能源出口所获得的收益,以限制其对乌战争的金援力道。
其具体作法包括美国及欧洲盟国持续对俄罗斯实施能源禁令,但不进一步限制俄罗斯能源销往非欧美地区。在买家变少下,俄罗斯原油议价能力自然会减弱,所售的原油价格势将下滑。俄罗斯原油将被迫大量转移销售至中国、印度两大新兴市场,能源销售将由过去大多由陆路销往欧洲转向海运,除了设备不足外,必将大幅增加运输成本;同时,透过歧视性的石油保险机制限制俄罗斯原油售价,如要求保险业者设定一个油价上限。因俄罗斯石油运输多由欧盟或英国保险业者承保,限制保险价格上限将导致俄罗斯能源的新买家不愿意以超过上限价格购买俄罗斯原油。
然而,就过去一段时间欧美对俄罗斯的能源制裁情形看来,6月15日俄罗斯基准油价乌拉尔原油和布兰特原油价差达33.67每桶美元,反映欧美的能源制裁确实导致俄罗斯原油价格大幅折价。
惟国际货币基金(IMF)资料显示,俄罗斯在2021年的财政平衡油价为69美元,而目前乌拉尔原油价格大致在70美元左右,略高于财政平衡油价。即使在战争花费及经济衰退下,现今乌拉尔原油价格应已低于今年的财政平衡油价,但俄罗斯原油成本仅约每桶20美元,为全球开采成本最低的地区之一,是以俄罗斯能源只要还能出口,就依旧会给普京政府带来持续性的收益。
综上,美欧想让俄罗斯原油打折出售,而不让国际油价大涨的如意算盘,纵使能让俄罗斯能源出口收入减少,却未必能让普京在俄乌战争大幅让步。
因此,这个看似两全的能源制裁方案,充其量只是拜登为美国通膨压力找个替罪羊而已,加以俄罗斯原油成本极低,美欧及其盟友根本没有和其打价格战的优势,如此作法不过是更凸显欧美对俄罗斯能源制裁的左支右绌困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