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中国需要一场亲子关系的革命(4)

时间:2018-09-03 17:0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我有不同的看法。

“叛逆”之说弄错了亲子冲突的根源,打错了板子,误导了父母,是典型的父母生病,孩子吃药。实际上,没有叛逆,只有父母不适当地对孩子空间的介入、干扰,不尊重孩子的主体性,压抑孩子的权利、压制自由、天性,不讲公平、正义,孩子才会不服从,进而反抗。

如果你的孩子反抗你,我得恭喜你!反抗是生命成长的必须。孩子有反抗的意识和能力,说明一切还有救。

孩子对父母有力、成功的反抗意味着对父母遮蔽和压迫的超越,对父母经验、认知天花板的突破。真正在意子女成长、自我实现,而不是关心自己的权力、面子和控制的父母,一定会对子女的反对、反抗表示理解、欣赏,甚至鼓励。

深究起来,专制主义的父母对孩子的想象是很负面的,诸如无知,容易犯错误;没有独立意志,即使有,也是坏的,因此需要打击,必须纠正到父母理解的正确思想和做法的轨道上来;孩子还常常是懒惰、贪玩、好吃、不求上进的,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知道什么对自己好,不关心自身前途和未来,因此需要被指挥、命令、规范、控制,不然,就要出问题、走弯路,甚至被毁掉。

家长也有意无意预设了自己的全知全能,理由无非是家长有阅历、有知识、有经验,不仅知道什么是成功,还知道通往成功的直路,因此,孩子按照自己规划的道路走,按照自己的指挥行事,不就万事大吉了吗?

进而言之,专制独裁式家长的观念中,父母生育、养育子女,对孩子有恩,子女从属于父母,彼此是主从关系。实际上,不少父母在抨击子女反叛时,都会说这么一句:“生你、养你,吃着我的,用着我的,还不听我的话!”——前述那位心理崩溃的女生为什么提出不想花父母的钱,为什么小小年纪就想要打工?因为她专制独裁的父亲常常拿“养”她这话压她。

怀揣居高临下的心态,很多父母忘了子女有自尊心、尊严,对子女说话,态度、语气、用词、用语,常常尖酸刻薄,好比语言的子弹、原子弹,即便对仇敌也不过如此,却美其名曰“恨铁不成钢”、“都是为你好”,掩盖情绪失控、简单粗暴的真相。那其实是不敢诚实面对自己,为自己开脱的遁词,典型的自我美化自我感动,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爱孩子的初衷固然毋庸置疑,但我们并没有意识到,爱最重要的不是表达,而是感知、接受。

很多父母可以认同吼叫、打骂是专制行为,殊不知,对孩子随时的指挥、命令、否定、论断,同样也是,对孩子的心理伤害、思想局限也会很严重。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专制主义养育方式不利于儿童自由而充分的成长,压抑儿童天性,他形容好比是给儿童穿上一件紧身衣,容易导致儿童人格问题、心理障碍。

另一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弗洛姆区分了 “专制独裁的良知”与 “人文主义的良知”。前者乃是儿童将父母等外在权威确立的戒律,内化为自己的心声。这种良知不是基于个人自己的价值判断,而是为了获得奖励和害怕惩罚所采取的权宜之计——难怪很多孩子没有找到自己的声音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也难怪有些孩子小小年龄就成了两面派,当着家长的面一个样子,背着家长的面另一个样子。

相反,“人文主义的良知”则不受父母制裁与报偿的影响,是存在于儿童个人心中真正自我的心声,是对自我的真诚关爱与肯定,有助于个人完整人格获得健全和谐的发展。

诚哉斯言!除了两位思想家谈到的对孩子个人人格的负面影响,专制独裁式养育还导致亲子关系的紧张与冲突。

当代中国父母的养育思想正处于传统专制主义向现代人文主义的过渡阶段,固然接受了一些人文主义的养育理念,实践中仍呈现出浓厚的传统家长制、专制独裁色彩,而我们的孩子,有更高的自由意识和权利要求。

曾经接访过一对母子。

儿子小胜上初三,成绩优秀,老师欣赏,是同学中深孚众望的班长。然而,妈妈眼中的他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不学习、沉迷网络游戏、夜不就寝,粗言秽语骂妈妈、把妈妈推倒在地、扭伤妈妈手腕、把妈妈锁在家门外,还怼外婆、骂舅舅、打姨夫……在妈妈口中,他冷漠、残酷、没有人性,“是个人渣”,她甚至担心儿子会要了她的命。

一个优秀的好学生、好班干部,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

妈妈归咎于孩子迷恋网络,失去人性。

儿子沉迷网络、怠于学习,跟他与母亲日益严峻的冲突,不是因果关系啊?

不学习、迷恋网络游戏就算了,为什么不认妈妈?为什么骂妈妈脑残?为什么说“你听不懂道理,我只有用拳头说话”?

儿子头脑错乱、有精神病吗?

没有。

从小就这样吗?

不是。

她开始回忆母子关系变化的节点性事件。

半年前,儿子夜间开始锁门睡觉,她怕儿子踢被子、感冒,需要进屋给儿子盖被子(其实是为了监督、窥视他,防止他不好好做作业、看小说、打游戏吧?她羞涩地承认),坚持要儿子开门睡觉。几番争执不下后,趁着儿子上学,她叫来弟弟,把儿子房门的锁芯给取了。儿子放学回家看到门锁没了,立马暴怒了。

推倒她、扭伤她,都发生在儿子要上网,她强行断掉网络的时候。

母子交火的另一个事件是,未征得儿子同意,母亲把儿子小姨赠送他的iPad交给班主任老师,母、子和老师签了一个三方“协议”:iPad由老师保管,待中考取得理想成绩后交还……

我理解了为什么儿子骂妈妈是“强盗”、 “脑残”,为什么儿子觉得外婆、舅舅、姨父不可理喻,因为他们是非不分、不讲道理,还非要强加他们的浆糊逻辑,诸如,无论如何,她是你妈;你妈都是为你好;你妈养你不容易,你忘恩负义;你比弟弟大,所以你必须让着他……

透过妈妈的叙述和与儿子的交谈,我看到一个权利意识觉醒,要求讲道理、讲公平、辩是非,要求拥有学习、休闲、作息时间安排自主权和个人隐私、个人空间的少年。

他妈妈没有听见他最激烈的怒吼,“不把我逼到动手,她就不会闭嘴”,他诉诸暴力,对妈妈“揭竿而起”。

通过交谈,妈妈认识到了自己是问题的根源,减少了对儿子的干预,尊重他的自由和自主权,母子关系自然就缓和了,不到三个月,孩子就主动告别了游戏,恢复了正常作息时间和精神风貌,顺利考上了本校直升。

面对专制家长的控制、逼迫,长久忍耐的那位女生崩溃了,父母也因此陷入深深的自责、追悔和痛苦;选择反抗的男生却争到了自己的自由、自主,被逼之下,他的妈妈退回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儿子、母亲各自安好。

赞一下
(19)
90.5%
赞一下
(2)
9.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