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静被刑拘 34亿私募基金暴雷京东等卷入(2)

时间:2019-07-22 13:5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人物记事

供应链融资腾挪术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一直面临融资难题。而刚刚兴起不久的供应链金融为很多企业融资提供了一条便捷路径。

一般情况,供应链金融围绕核心企业来做,以供应商和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作为抵押。一位供应链金融专家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供应链金融整合上下游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作为风控手段,前提一定是真实贸易,并以贸易收益用来偿还融资款项。

此次暴雷的产品为“创世核心企业集定私募基金”,底层资产是承兴国际与京东的应收账款。诺亚财富与京东之间的争论焦点,便是应收账款真实与否,即是否存在真实贸易。

在央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中,登记了承兴集团71笔应收账款质押和转让登记记录,总交易额约100亿元。在这些登记中,能够看到京东出具的“应收账款转让确认函”。不过央行人士表示,该平台自主登记,担保交易本身的真实性由登记当事人自行负责。

“应收账款抵押只是表象,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才是实质。”五道口供应链研究院院长鲁顺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6月19日,罗静被刑拘的前一天,诺亚财富与承兴国际控股股东签署《股权质押协议》,这是诺亚财富内部启动资产保全的后备手段。

此外,在鲁顺看来,按照供应链金融逻辑,正常不可能做这笔业务。在京东的供应链系统里,由于京东信用最高而融资成本最低,因此供应链对外融资应该由京东进行,再由京东将信贷资金提供给各个供应商。如果真的在做供应链融资,承兴国际应该向京保贝申请供应链融资。

从2013年开始,商业保理业务推出。很多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私募基金机构以供应链融资作为融资方式,将从个人投资者处募集的资金,投向上市公司甚至一般的中小工商企业。

这些投向中小企业的,并且没有抵押物的供应链融资产品,在出现逾期等问题之后,穿透层层包装来看,底层资产基本上相当于一笔纯信用的贷款。一位私募机构人士表示,“这类资产是应属于较高风险等级,然而在产品端,却大多数以固收类产品形式出现。”

更让人疑问的是,诺亚财富对应收账款真假是否知情。鲁顺分析了两种情况,一是诺亚财富与承兴国际合谋,将伪造的应收账款包装成供应链金融产品;二是承兴国际通过真假掺杂的应收账款,欺骗了诺亚财富。

从2015年至2017年,罗静通过资本腾挪,收购了三家上市公司。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收购博信股份的资金,很可能来自歌斐资本的系列产品。

原本,供应链融资的资金应用于相关业务。然而,据悉承兴国际筹集来的资金,还用于拓展大健康、智能硬件等业务运营。近些年,承兴国际的几大业务发展并不顺利,导致还款压力剧增。于是,这起利用应收账款的融资包装术开始破绽百出。

曾接触承兴供应链融资的中阅资本首席经济学家、总经理孙建波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今年3月份,有中介向他们介绍了该项目的好处:一是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担保;二是京东的供应链应收账款作为担保,双保险。尤其是,京东供应链保障,决不会出问题的,关键给的利息还不低。”

不过,当孙建波提出要与京东高管面签时,对方表示,京东这么大公司的高管怎么能掉价面签。“现在的骗子实在太狡猾,就算拿着所谓正规的合同和公章,在京东的办公室签字,依旧可能是骗人的。所以,我们才要求当面确认身份。当对方不能满足我们的条件时,我们就放弃了这个项目。”

值得关注的是,未来电商平台的不规范行为将会得到遏制。《意见》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应依托供应链核心企业,基于核心企业与上下游链条企业之间的真实交易,整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各类信息,为供应链上下游链条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现金管理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

产品经常暴雷,年年总部被拉横幅,这是金融业内人士对诺亚财富的印象。近年来,诺亚财富接连发生多起暴雷事件,引发外界对其专业性质疑。

2017年3月,诺亚财富踩雷辉山乳业信用债;2017年7月,诺亚财富卷入乐视危机。近期的踩雷事件发生在2018年3月,诺亚财富旗下两个产品诺亚麒凤新三板1号和2号,各出50%投给鼎锋资产和景林资产以对标投资新三板,如今深套亏损,引来投资者们的强烈不满。

更加奇葩的是,诺亚财富总裁赵义在客户交流群中,公开用肢体语言问候投资者。上市企业总裁竟恶语谩骂投资人,这样的奇葩事件再一次将诺亚财富推上风口浪尖。

事实上,诺亚财富并不是孤例。从2017年开始,中国最大的九家第三方独立财富管理公司中,有7家20多个产品踩雷,涉案金额135亿元以上。“可以说,曾经一度被炒热的“第三方财富管理模式”,现在已经陷入了违约暴雷的泥潭,正在成为继P2P以后的另一大中产财富绞肉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唐涯对此表示。?

第三方财富管理模式,就是指独立于银行、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站在客观中立的角度,帮助个人和机构客户进行财富管理的模式。?

这种模式兴盛于美国上世纪70年代。彼时的美国中产阶级全面崛起,金融理论爆发式发展,使得金融投资市场变得更加复杂,从而催生了“以中介服务”为核心的第三方财富管理。

在中国,第三方财富管理概念出现于2008年,在2012年~2015年兴盛。与美国当时情况类似,主要也是因为居民财富增加和投资需求旺盛催生。

然而,从2008年开始,受益于高端理财市场的空白和房地产信托源源不断被送到市场,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充当了销售掮客的角色,赚得盆满钵满。也让这些机构产生了代销模式的路径依赖,从一开始就不是以“专业性知识”服务,而是“销售业绩”为导向。

近几年,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一直在呼吁转型,但代销佣金依旧占据收入的绝大部分。作为行业龙头的诺亚财富,情况也没有太大改善。作为诺亚财富在资产管理业务上的转型选择,歌斐资本一直在频繁踩雷。

在7月8日的内部信中,汪静波呼吁要通过这件事改变公司“基因”,从非标固收产品驱动到标准化基金驱动;组合型、净值型产品是唯一方向;摆脱巨大的非标固定收益资产路径依赖。

不过,汪静波的话也侧面印证,诺亚财富至今还不完全是一家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赞一下
(3)
60%
赞一下
(2)
4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