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
蓟燕春秋
8月26日,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与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签署审计监管合作协议,PCAOB宣布将在9月中旬赴华审阅在美上市中企的审计底稿。消息传出,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闻声大涨,近期备受关注的的中概股在美退市风潮似乎告一段落。
中美在中概股审计监管问题上长期存在分歧,美方认为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审计监管存在问题。2020年4月,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瑞幸咖啡曝出财务造假案,实锤了美方对中概股审计的质疑。
2020年底,美国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要求在美上市的外国企业必须将审计底稿出境审查,如果企业连续三年不能满足美方要求,将被强制退市。中国监管部门认为,那些在美国上市的大型国企以及部分民营企业的数据和信息,不仅涉及到了企业的商业秘密,也牵涉国家安全,如果接受美方随意检查,会给国安造成危害。
由于中美双方在中概股审计监管问题上一直没有谈拢,中概股在美国市场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截至今年7月底,美国证监会根据《外国公司问责法》,将159家中概股列入“预摘牌”名单。8月12日,中国人寿、中国铝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上海石化五家大型央企一起宣布从纽约证券交易市场退出,外界预计中美资本市场之争将更加激烈,中概股掀起集体退出美国市场的风潮,中美在金融等更广泛的领域都有加速脱钩的风险。
中美8月26日签署审计监管合作协议,则为双方解决“审计之争”开辟了道路。按照中方解释,协议条款对双方具有同等约束力,中美双方均可依据法定职责,对另一方辖区内相关事务所开展检查和调查。双方将提前就检查和调查活动计划进行沟通协调,美方须通过中方监管部门获取审计底稿等文件,在中方参与和协助下对会计师事务所相关人员开展访谈和问询。同时,合作协议对于审计监管合作中可能涉及敏感信息的处理和使用作出了明确约定,针对个人信息等特定数据设置了专门的处理程序,为双方履行法定监管职责的同时保护相关信息安全提供了可行路径。
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在官网发布声明说,协议允许委员会在选择调查公司、审计业务,以及潜在违规行为方面拥有完全自由裁量权,无须与中国有关部门协商,也无须他们提供意见。委员会有权直接访问所有与其检查或调查的审计工作有关的人员,并获取他们的证词。声明还强调,真正的考验,将是书面达成的协议能否在实践中完全转化。
显然,中美双方对协议的解读并不完全一致。双方都尽量朝着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去理解协议,这将给协议的执行带来一些不确定因素,双方未来难免还会就中概股审计监管问题打口水战。但整体上看,双方都作出一定的妥协,为中概股继续在美国市场融资创造了条件。
根据协议,中美双方将在审计底稿问题上采取跨境审计监管合作,中概股的审计底稿将存放在内地的香港事务所。美方原来要求中概股公司需要将全套审计底稿送交到美国接受审查,而双方谈判结果是将审计底稿存放在中国,由美方派人到中国(包括香港)进行在地审查;审查对象也从原来只针对中概股公司进行审计,转为对审计事务所和中概股公司同时审计,相当于把审计师事务所纳入了监管对象,避免审计造假行为。
尽管如此,中国国内有人认为中方让步太多,美方可以自由审查中概股审计底稿,可能造成重要数据泄露,威胁到中国国家安全。
还有人认为,在中美全面博弈的大背景下,双方达成的审计监管合作协议只是昙花一现,不能阻止中美关系继续下滑的势头。而且,美国牢牢把控着国际金融领域的领导权,任凭规则如何制定,主动权依然在美国手中。中美达成审计合作协议,并不等于美国要与中国在金融领域合作。中概股在美国市场的前景,仍有很多疑问。
但中国主流舆论普遍对这一协议感到振奋。《环球时报》发表社评称,中美能够坐下来谈判,找到一个理性、务实的方案,体现了双方监管部门的担当和智慧,也表明中美有能力就一些重要敏感议题达成符合彼此关切的解决方案。
应该看到,过去20年来,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的审计监管确实存在不规范、不透明的灰色地带。在中美关系基本正常的年代,双方没有把这些灰色地带视为大问题。近年来随着中美博弈加剧,这些灰色地带很难再有生存空间。
规范中概股审计监管,对中美双方都有好处。对中国来说,规范、透明、合法的审计监管,不仅有利于更多企业走出去,也有利于国内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有利于中国继续推进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