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建交30周年之际“反中情绪”深化 韩国学汉语人数大减

时间:2022-08-26 07:2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国际新闻

8月24日是中国与韩国建交30周年纪念日,但近日韩国社会“反中情绪”深化,导致学汉语的人大减,大学里中国相关课程因没能凑足规定人数,纷纷无法开课。

汉阳大学通识科目“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第二学期选课结果显示,90个名额中,只有6人申请。原本这门课是人气通识课,但这学期却面临无法开课。同时,该校“现代中国讲解”课的选课人数(各100个名额)分别为39人和27人,都不到一半。

在汉阳大学教了17年“中国哲学”的哲学系教授金泰勇说:“疫情前,中国和美国并称两国集团(G2),学校让新生必修汉语课。但疫情暴发后,反华情绪也扩散,学生们的关心也大幅降低。”

20年来任教“中国政治”课的韩国外国语大学国际地区研究中心责任研究员孔裕植说:“10年前,申请汉语为第二专业的学生还挺多,学校方面不仅追加开设了第二专业汉语课程,中国相关的通识课也开了两个班。但现在情况完全颠倒了过来,中国相关专业面临了危机。”

一位汉语教师透露:“学生们通过接触社交媒体,加深了对华负面印象,因此出现不愿意选修汉语的风气。”

中韩建交30周年之际,韩国《中央日报》和东亚研究院(EAI)共同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韩国民众对华不满情绪非常深重。有70.3%受访者答说对中国的印象不好,而持肯定印象的受访者仅为11.8%。

至于不满的理由,有54.9%的人回答,“中国对韩国部署萨德系统采取了经济报复等措施”。此外,以东北工程为代表的“历史争议”占12.9%、对一党统治的反感占12.0%。

初中和高中聘请汉语教师名额大减

随着反中情绪加深,初中和高中应聘汉语教师的名额也大减。2018年汉语教师应聘人数为82人,继78人(2019年)、43人(2020年)、33人(2021年)之后,2021年既然没有聘人。

专家分析认为,反中情绪和经济实利等因素降低了人们对中国的关注。

首尔市立大学汉语文化系教授河南锡指出,1992年中韩建交时,韩国人关注香港电影等中国文化,因为有中国的大市场、廉价劳动力,韩国在经济上也获得了利益。而现在随着半导体、电子产品等中国企业在世界的竞争力不断提升,韩国人开始意识到两国关系已进入竞争关系的新阶段。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