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餐饮业的老板们,不少人去年一整年可能都笑不出来。
聚焦餐饮领域的中国自媒体“红餐网”微信公号1月20日发文称,去年有近300万家餐饮门店关门,创下历史新高。
据红餐网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不少餐厅已消失,当中涉及正餐、茶饮、咖啡、烘焙、火锅、甜品、自助餐、小吃快餐、酒馆、烤肉等各大品类。
实际上,这情况早已有迹可循。企业信息平台“天眼查”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中国餐饮相关企业注销、吊销量已有105万6000家,而2023年全年吊销、注销的餐饮企业是135万9000家。
从数字看,感受可能没有直观的强烈,如果浏览社交媒体,相关个案比比皆是。例如,在小红书上搜索栏目输入“餐厅闭店”“餐厅倒闭”等关键词,马上可以看到一堆信息:不是餐厅陷入破产、老板被追债跑路,就是餐厅员工被欠薪、不知所措。
有微博网民就此一针见血地指出:“暴雷一个个,别管多大的牌子,说倒就倒。”
没错,在2024年,说倒就倒的中国餐厅多到数不清,但要数最出名的,莫过于京沪两地的米其林餐厅。先提北京的Opera BOMBANA和TIAGO。
前者是一家2013年便开始营业的意大利餐厅,曾有多名明星光顾,包括成龙、高圆圆、赵又廷、徐克等。顶着明星光环,加上米其林大厨坐镇,生意应该不错吧?的确是。《每日经济新闻》引述餐厅一名工作人员说,“平时生意还可以的”。
但为何从官宣停业到正式停业,只有短短几天那么仓促?餐厅甚至被曝出经营亏损,有供应商堵到店门口讨债?
与Opera BOMBANA在同一时期关门的TIAGO,命运也几乎相同。据“外滩TheBund”微信公号,该集团在北京有六家高端餐厅,其中摩登泰餐KEAAMI四度蝉联米其林必比登北京唯一泰餐。TIAGO同样欠了供应商钱,其中一名供应商向《北京商报》说,“欠了3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5万5849新元),跟他们公司任何人都联系不上”。
这样的情况也不只发生在北京。坐落在上海外滩、由米其林三星主厨坐镇的法餐厅L’Atelier 18,去年1月才亮相,8月就关门跑路,还被员工曝光拖欠工资和公积金。
这还不是最夸张的个案。有“上海最贵的餐厅”之称的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去年11月被评为米其林三星后的第二天,就马上宣布今年可能停业。大众点评显示,该餐厅人均消费达6800元。
除了这些高端餐厅,不少平价餐饮品牌和连锁店也面临冲击。以豪大大鸡排为例,这家台湾知名小吃品牌进军中国大陆市场十多年后,12月6日宣布所有门市陆续于12月31日前闭店。豪大大鸡排在香港、台湾及海外授权地区门市,则仍照常经营。
据澎湃新闻去年6月报道,昔日走红江浙沪的连锁奶茶品牌厝内小眷村,在过去三年时间里,品牌门店更从500家减少到57家。
可见,无论是高端还是平价,西餐泰餐或是小吃奶茶,都逃不过这波闭门和撤资潮。
经济不行 消费者回归理性
为什么呢?不少分析都将原因归咎于消费者回归理性。
在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不少中国民众的收入受到影响,对于消费方面也变得越来越谨慎。
一名自称在金融业工作的上海网民在微博说,她在疫情前几乎每隔两天都会上高档餐馆用餐,而且也不会注意菜单上列出的价格,“想吃什么就点什么”。不过,她现在不再盲目追求高端、贵价的餐饮体验,而是看重性价比。“不是不好吃,而是不值这么多钱。”
这种消费观念的变化,直接影响了高端餐饮市场的格局。据《南方都市报》报道,红餐大数据显示,2023年5月,上海人均客单价在500元以上的餐饮店,占餐饮总门店数量的1.35%,约有2700多家。而到了去年7月,这个数字减少了1400多家,萎缩幅度超过一半。
为了求存,不少高端餐厅开始放低身段,纷纷推出“穷鬼套餐”,包括人均消费1800元的米其林二星餐厅壹零贰小馆推出498元套餐,人均消费1000元的高端连锁中餐品牌新荣记推出398元套餐,米其林一星餐厅成隆行蟹王府的套餐更低至189元。
选择降价求生的,不仅仅是高级餐厅,许多平价餐饮业者也跟进。
据第一财经报道,去年6月,九毛九旗下品牌怂火锅进行了新一轮菜品和价格调整,门店外贴出“认怂公告”称:“锅底8元起、荤菜9.9元起、素菜6.6元起、焖饭6元任吃”。和府捞面也在6月宣布价格下调约30%,主流产品价格带调整至16元至29元。
5月中旬,呷哺呷哺对外上线新菜单,单人套餐及双人套餐的价格全面下调。海底捞旗下小嗨火锅则推出了49元单人套餐,锅底9.9元起。
对于这一轮价格战,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说:“餐饮企业在价格上的调整符合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也符合了这个消费端对于高性价比的诉求,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头部企业整体的利润率在下降。这也是一个洗牌的过程,餐饮消费的红利还是客观存在的,我长期还是看好餐饮行业。”
食品与餐饮产业经营者陈小龙则向《每日经济新闻》说,价格战在短期内可能会吸引顾客,增加市场份额,但长期来看,它可能会导致整个行业的利润率下降,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
这一点,可从北京餐饮业去年上半年的利润同比锐减88.8%,以及上海第二季度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营业利润为负7.7亿元,得到印证。
进一步来看,这背后或许与餐饮门店已严重供给过剩有关。据红餐网报道,有数据表明,中国每千人就拥有七家餐饮门店,数据位居世界第一。
报道引述民食之本创始人欧峰说,餐饮行业在经历了高速增长之后,进入到了滞胀到衰退的过程,如果明年经济大盘有所好转,2025年底,餐饮行业也会好起来。但是在此之前,餐饮的大洗牌仍是必然。欧峰预计2025年上半年,餐饮行业可能还会迎来一波更猛烈的闭店潮。
说到底,若经济持续萎靡不振,消费市场很难得到提振,与之息息相关的餐饮业要完全复苏就更加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