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国内太卷必然出海 中企要“穿对方的鞋”

时间:2024-11-02 07:2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学者:国内太卷必然出海 中企要“穿对方的鞋”

不出海,就出局?

冒着地缘政治波动和“产能过剩论”骂名的风险,中国企业仍纷纷逆势出海,不是为了凑热闹,而是经济因素驱动下的战略选择。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生动表述:“简单地说,就是国内卷得非常厉害的情况下,我们就要开拓投资的领域,一个自然的方向就是向全球来进行投资”。

白重恩星期三(10月3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企业高质量出海论坛上讲话时指出,中国国内投资回报率显著下降,且投资快速增长造成供需不平衡,行业竞争激烈,企业向海外发展是大势所趋。

他说,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有一段时间投资率增长较快,也较稳定。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采取很大力度的财政刺激计划,带动投资率(投资占GDP的比重)在2010、2011年左右达到最高峰,约为47%。但也因投资飞速增长,投资回报率自2008年至今不断下降。

白重恩分析,从个别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增速约为GDP增速的两倍,大量投资导致严峻的阶段性供需不平衡,给企业利润造成巨大压力,今年9月份企业利润同比下降逾20%。

面对上述不利因素,中企不得不为产能另找市场。但白重恩指出,由于中国经济体量庞大,制造业产值是全球制造业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中国出口大量工业产值,又导致贸易摩擦增多。

所以,中国企业的战略选择是,从出口走向出海。

中企“走出去”,除了出口产能,还能给世界带来什么?白重恩认为,中国要给世界带来“有正面影响的东西”,例如资源,包括资本、技术、管理、观念、销售渠道,以及提供当地就业,拉动伙伴企业发展等。

他提醒,中国企业出去,一定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还要“穿着对方的鞋、站在对方的位置来想”,要减少给别人带来的负面冲击,包括当地企业可能被挤出,以及可能对当地环境和文化造成影响。

除了绕开地缘政治障碍和贸易壁垒等,中国能从世界获得什么?白重恩认为,中企可通过拥抱全球提升长期能力。

他以电动车为例说,有个说法是,中国电动车技术领先国外一两代,在中国一代是两年,在欧洲一代是七年,虽然看似中国技术领先,但差异背后可能包含欧企不同的安全理念,即安全测试要花很久才能积累足够的安全里程。

“我们确实速度快,但是在速度快的过程中,我们忽略了什么样的价值观?”

讲述中国民企联想集团全球化20年的书籍《出海》,在论坛上正式发布。2004年12月,联想以30亿美元(40亿新元)并购100亿美元规模的IBM个人电脑业务,这场被喻为“蛇吞象”的并购案,成了联想全球化的起点。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官、首席市场官乔健在分享企业全球化心得时说,要知道自己代表的不是自己,也不是一个企业,而是中国人的群像。“你是什么样子,全世界看中国就是什么样子。”

英雄游戏CEO、《黑神话·悟空》天使投资人、联合出品方吴旦在接受主持人采访时,则谈到海外宣传在地化的重要性。

他说,团队在美国宣传时,发现美国用户喜欢搜拼音孙悟空Sun Wu Kong,因为美国人讲究个人英雄主义,他们搜名字。在欧洲和泰国会搜Journey to the West,他们可能更在乎历史。在日本,会搜Black Myth。“每个地方要做好本地化,要有用户的沟通能力和做很多调研”。

热度: ° | 返回联合早报首页 可查看更多内容。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