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一名年轻外卖员一个月前被小区保安捅伤至死,引起社会哗然。《三联生活周刊》星期二报道揭开外卖员的海外留学回国就业人员(海归)背景后,再次掀起舆情,也给外卖员一家的命运蒙上一层更加悲情的色彩。
外卖员是“海归”已经出乎很多人意料,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个海归的家境极为普通,颠覆了网民对留学家庭的普遍印象:已进入花甲之年的父亲在饭店打工,母亲做保姆,家庭月收入仅7000元(人民币,下同,约1312新元)。儿子在澳洲读大学本科心理学所花费的100多万,至少一半是借来的,到现在还没有还完。
残酷的是,儿子背负着父母的殷切期望和高额债款学成回国后,却一直没有工作;近几年想自主创业做手工家具,也没有找到门道打开销路。
就在去年11月,他选择前往青岛投奔从事旅游业的亲戚。在年底旅游进入淡季时,他去送外卖想挣更多钱尽快还债,却最终死在了一个暴戾的保安手里,结束了32岁的生命。
网上起初对这起案件的讨论,多集中在同情“困在算法里”的外卖员,批判资本嗜血的外卖平台,以及谴责同处“底层”却在微权力中膨胀的保安。
但随着外卖员的留学背景和家庭状况被揭开,讨论渐渐演变成一种对“借债留学”的质疑,以及对“海归回来送外卖”的嘲笑,仿佛一个普通家庭举全家之力想通过海外学历实现阶层上升的期望,才是这场悲剧的原罪。这无疑给遍体鳞伤的家庭带来二次伤害,也让这起恶性案件失焦。
高学历或海归近年在中国就业市场的“错配”和窘境并不罕见,“985名校毕业生摆地摊”、“社科院硕士毕业生送外卖”都时常见诸报端。
尤其中国近两年经济增长乏力、高校毕业生规模又屡破纪录,青年就业形势越发严峻。中国16岁至24岁青年失业率更是自去年6月写下新高后,就暂停公布至今。
海归送外卖只是时代背景下挣扎的一个缩影。中国官媒《工人日报》2022年曾发表评论文章,称“硕士送外卖”是基于理性和现实,自食其力从来无关学历,为就业困难的大环境下出现的高学历外卖人群撑腰。
从三联的报道推算,外卖员出国留学时间大概是12年前,彼时中国经济刚告别双位数增长,步入中速发展阶段,并宣称要“高质量发展”,外界对中国发展的能力和潜力仍抱着很大信心。
对外卖员家庭来说,借债留学或许是一步险棋,但在当时经济向好的环境下,他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自己的勤劳,让孩子摆脱原生家庭的命运;也有理由抱着对前景的期许,为自己孩子的未来下一次赢面较大的赌注。
只是他们无法预测,孩子归国后这五年,中国经济遭遇了巨大的下行压力,房地产形势恶化、青年失业率飙升、资本撤离、市场缺乏信心,而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也与10多年前不可同日而语,更加剧了中国内部经济的困难,让外卖员父母的期许落空。
如今,留学的债务还未还完,儿子却已丧命。这个家庭的悲剧有个人的偶然因素,但毫无疑问,他们也是被时代的一粒沙压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