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真真假假的短视频故事

时间:2023-03-31 23:3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下午察:真真假假的短视频故事

“注意看,眼前正在打人的男人叫小帅,他正在对前妻拳打脚踢……”

刷过一些中国互联网短视频的人,应该对这个句式不陌生:不论多么惊悚或写实的画面,只要配上了类似的解说,大部分观众就会知道,这是个虚构或演绎的故事。但如果去掉旁白,甚至加上了模仿新闻采访风格的解说,很多短视频中的剧情真假,就变得不那么好判断了。

上面这则旁白,是抖音官方信息发布账号“抖音黑板报”星期四(3月30日)描述一则2月底火遍平台的短视频时所用的;而在当时,这条视频中被打的女子自述被家暴,引发网民广泛关注后,却被当地官方通报视频是与前夫合作摆拍的,当事人也被封号并被当地警方行政拘留10日。

抖音官方此时翻出这条视频,是为了介绍平台最新推出、将于5月1日正式实行的规则:为进一步加强对虚假摆拍现象的治理,避免内容创作引发错误解读,要求创作者在发布“剧情演绎”类视频时,需在显著位置注明该作品系演绎,否则将可能面临最高无限期封号的处罚。

抖音官方信息发布账号“抖音黑板报”星期四(3月30日)发布三条短视频,介绍平台推出的“治理摆拍”新规则。(“抖音黑板报”账号截取)

不过,单纯靠要求创作者打上标签,就能够避免以假乱真的故事被误传、网民的情绪被煽动了吗?

什么作品需要标注?

根据抖音星期四发布的关于更新“剧情演绎”类视频创作规范的公告,创作者通过剧情演绎方式创作、发布虚构内容时,需在显著位置标注作品系演绎,文案包括但不限于“虚构/演绎作品,仅供娱乐”等。

抖音在公告中说,有部分剧情视频作品在传播过程中,因为前后语境缺失引发误解,被误以为是真实事件,给网民和创作者造成了不良影响。此外,还有极个别创作者试图利用虚假人设、情节、场景、道具等编造不实信息,凸显对立或冲突效果,从而达到不当获取流量甚至变现的目的。

在抖音发布的案例中,除了前文提到的摆拍家暴短视频外,还有一男子为了引流,在大凉山摆拍“做慈善”,在短视频中杜撰当地贫困村民的故事,并在视频中“演出”发钱3000元(人民币,下同,581新元)的举动,事后却收回2800元。舆论发酵后,该男子对摆拍行为供认不讳,被当地警方以涉嫌寻衅滋事行政拘留15日,其抖音账号也被封禁。

抖音官方发布案例中,一男子为了引流,在大凉山摆拍“做慈善”。该男子事后被警方处以15日行政拘留,其抖音账号也被封禁。(“抖音黑板报”账号截取)

另一个案例则是一名彝族女子为了博取眼球,在记录自己婚礼的短视频中,编造了家人收取30万元高额彩礼后,强迫她嫁人的故事。该女子事后曾发布道歉视频,不过她的抖音账号也因发布不实信息被官方封禁。

抖音公告明确,如作品因未对外注明为“演绎”或“虚构”,致使社会公众、新闻媒体产生误解,成为“不实信息”,平台将从严处置,视情节对发布账号给予全面禁言30天至无限期封禁等处罚。

抖音强调,主动打标并有效对外展示的同时,作品仍需遵守抖音社区公约,即包括不得包含虚假慈善、虚假卖惨等违反公序良俗的内容以及低俗、暴力、歧视等违法或不良内容。

此外,抖音称将开通申诉通道,若创作者认为自己发布的虚构作品无责,仅是被不合理曲解或者其他原因引发视频被处罚的话,可向平台提出申诉。

公告中也提到,平台目前一上线“发布后打标”功能,“发布前声明”功能也正在开发中,未来将允许创作在发布页面勾选作品性质进行标注。该功能展示截图中的注释为:“声明为作品补充说明,非免责条款。”

抖音展示“发布前声明”功能的截图中,对声明的注释为:“声明为作品补充说明,非免责条款。”(取自抖音官方微博)

这样看来,在规则发布前,抖音也会因为用户发布不实信息而进行封号,而即使用户进行了标注,也不代表他们不再需要为所发布虚构内容可能产生的影响负责。也就是说,这个看似是大力整治的新规则,实际上只是明确了已有的监管措施,并要求创作者多做一步自我审查和标注。

怎么标注才够显著?

抖音宣布新规则后,平台用户和微博网民评论普遍表示了支持,不少人认为“早该如此”。

不过,以微博知政观察团成员、网红民警“江宁婆婆”为首的部分网民提出,平台应该指定统一的通用标签和通用位置,而不是让创作者自己去定义何为“显著位置、形式明确”。“众所周知,在视频页面上想藏个‘纯属虚构’太容易了。”

也有网民戏谑式建议,“纯属虚构”的标识,至少应该像抖音的平台水印一样明显才行。

微博网民这样的顾虑并非没有缘由。就在星期四,一名拥有500多万粉丝的博主在微博发布视频,称自己才25岁就被确诊肝癌,相关的词条“为什么癌症一发现就是晚期”也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榜首。在这段7分52秒的视频中,该博主以第一人称叙述形式,分享了确诊癌症的经历和心情,并配以“我好想活下去啊”等煽情旁白文字。

一名拥有500多万粉丝的博主星期四(3月30日)在微博发布视频,称自己才25岁就被确诊肝癌,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榜首。(互联网)

不过,在视频的最后一秒,博主以文字声明形式标注了“本期视频内容纯属虚构”。

虽然目前视频已经删除,但从网民的讨论中可以看出,最初的网民评论充满了心疼和关心鼓励,但随着越来越多人注意到末尾一闪而过的声明,舆论开始转为质疑和斥责。有网民感慨,“别人的怜悯很廉价吗”“我也是服了自己无处安放的同情心”,更有人直斥“真的是为了博流量没有底线!”

事件发酵后,该博主当晚删除了视频,并先后发布了两篇道歉信,称拍摄虚构内容是为了能给大家敲响警钟,才选择用第一人称方式呈现,并称没有在开头标注视频内容纯属虚构是“创作上的疏忽”。不过,网民对道歉信并不买账,微博也依然对其做出了阶段禁言、禁止被关注和暂停广告收益的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微博管理员”在发布的处罚声明中提到,站方提醒在创作剧情演绎类视频或虚构的作品内容时,需遵守平台相关内容创作规范,在作品显著位置明确提示相关内容系虚构或演绎。

这意味着,虽然微博事前就已有类似规定,但此次涉事视频中,最后一秒里黑底白字写着的“内容纯属虚构”,到底算不算“显著位置明确提示”,可能创作者、平台和网民的理解就各不相同了。

最后一秒里黑底白字写着的“内容纯属虚构”,到底算不算“显著位置明确提示”,可能创作者、平台和网民的理解就各不相同了。图为网传视频声明截图。(互联网)

治“标”不治本?

从去年开始,中国互联网上就有不少人建议短视频平台加强对虚构演绎内容的监管,其中也不乏希望平台添加统一标识的建议。抖音选择在此时推出这样的新规定,被认为是对中国网信办星期二(3月28日)要求全面清理虚假摆拍短视频的回应。

据媒体报道,网信办副主任牛一兵星期二在“清朗”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上说,专项行动将“全面清理通过伪造场景、编撰细节、虚构经历等手法摆拍制作的导向不良、误导公众的短视频”。此外,也将全面打击传播以丑为美、以耻为荣、损人利己、好逸恶劳等挑战认知底线,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的短视频;全面整治传播错误的事业观、婚恋观、金钱观、历史观、民族观等,有错误内容、负面内容的短视频。

分析普遍认为,网信办的相关要求将会促使更多平台推出相应措施。不过,也有部分网民对于平台的措施究竟能起到多大的整治效果持保留态度,担心平台在流量利益驱使下,最终可能“雷声大雨点小”。

另一方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也在澎湃新闻撰文提醒,除了短视频平台的监管责任外,主流媒体在相关传播中也承担着内容把关、舆论监督、核实辟谣等责任,以免出现媒体报道为谣言“推波助澜”的情况。

据本月初发布的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去年12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突破10亿;相关调查数据也显示,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中国网民获取新闻资讯的首要渠道。

截至去年12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突破10亿,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中国网民获取新闻资讯的首要渠道。图为上海街头的“低头族”。(法新社)

而除了主流媒体的短视频账号,更多民众是通过相对缺乏专业素养和标准的自媒体了解新闻。因此有网民担心,仅要求视频内容原创人标注“内容系演绎”,恐怕不足以杜绝自媒体在转载时,有意或无意造成的不实信息传播。

虽然平台可以要求创作者进行标注,但在信息爆炸、人人都能成为自媒体的时代,平台的监管很难跟得上信息传播的速度。如果不能提升民众和媒体对虚构信息的甄别能力,再多的标注,恐怕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