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看记
台湾前总统马英九的“祭祖与交流”大陆行,在星期四(3月30日)进入了高潮。这一趟此前不被看好的旅程,因马英九每一天都精准地抛出“亮点”,他以看似云淡风轻的谈吐,用精巧的擦边球技法维护“民国”,又展示强烈的“中国人”情怀,结果测试出北京对台可以有怎样的弹性空间,显示了北京对台湾求同存异的包容程度,达到了过去没有的新高度。
马英九的表现让台湾蓝营精神大振。他们认为,不论大陆是否接受,马英九已在大陆土地上表示中华民国不只是历史,而仍是“进行式”,蓝营并挑战现任台湾蔡英文访美也要说“中华民国”。然而,很多人可能都没有意识到或关注到,大陆没有批驳马英九有关“民国”的言论,就是包容,马英九与大陆一起创造了两岸政治人物在大陆土地上微笑“一中各表”的历史时刻。
此外,外界担心战略已转向促统的北京,会借着马英九的访问操作促统。这并没有发生。在具有指标意义的中共中央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宋涛星期四(3月30日)与马英九的会晤中,宋涛甚至没有说两岸“统一”,而是用较宽泛的文化概念,称两岸“终将团圆”,“我们是一家人、谁也不能把我们分开”。与此相应,马英九与宋涛会晤时,也没有用到“总统”之类更鲜明的表述,但以“还原九二共识的原汁原味”来间接地表达“一中各表”,显示了双方沟通过的相互体恤与关照。
大陆官方是到30日中午,才对台媒证实当晚会有“宋马会”,反映出大陆此前仍在观望与评估马英九的表现。结果,宋涛不仅亲赴武汉会见和设宴接待马英九一行,还将与台办副主任陈元丰陪同马英九在湖北、湖南的行程,包括回乡祭祖和扫墓。这是很高规格的礼遇。
而且,“宋马会”开场时,宋涛首先转达中国官方对马英九的问候,接着高度评价马英九素有民族情怀和振兴中华的信念,“利在两岸、功在民族”,这都是代表中国官方的立场。
而马英九过去几天的言行已经得到了大陆最高层认可,也是再清楚不过的信号。这包括马英九在南京谈到“中华民国”、自称前“总统”,以民国纪年等。这些表述都与大陆的立场完全对立——大陆认为中华民国早在1949年就结束了(中国大陆的邦交国也都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宋涛对马英九的认可,说明大陆对于马英九的前述表述有心理准备,甚至是有默契。
至于马英九在参访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时,提到“两岸中国人”“和平奋斗、振兴中华”的理念,相信让北京高层产生了强烈共鸣。他清楚展示的历史和民族认同,换来让北京处理两岸沟通方式中的一个小突破,对“中华民国”表述给出了罕见的宽容。
此行中,两岸“一中各表”最清晰的一幕,发生在3月28日马英九与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会面时。
在此行每次双边会谈时都捧一个大文件夹,担心所有人没有发现自己在“读稿”的马英九,28日与信长星会晤时,突然抛出“我过去在台湾任內”这几个字。从直播画面上看,马英九谈到“台湾”与“总统”时,还略有停顿,显见在谈话中融入“台湾”的前头衔是有意识之举。
待马英九发言结束,轮到信长星发言时,信长星先寒暄,接着说到:“马英九先生不论是担任国民党、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还是台湾地区前领导人期间,一直坚持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
一个头衔,在两个人的谈话中出现两种表述。有台湾媒体认为,信长星故意用“台湾地区前领导人”称呼马英九,是在对怼与否认。但若更深入想,信长星并没有马上打断而是让马英九把所有话讲完,两人会晤气氛依然融洽,这不是“各表”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马英九这次赴陆能取得如此成效,也与习马2015年于新加坡见面后,形成的互信与默契有关;更与大陆外部形势严峻、中美对抗不断加剧脱不了关系。中国大陆当前的战略目标仍是争取和平环境以推进经济发展,对台战略也依然是维持台海地区稳定,而不是为了台湾问题和美国摊牌,或者被美国“诱战”成功,与一些西方评论所称的大陆计划2027年或更早武统的说法相反。
与大陆同事谈到这次马英九赴陆,感念他用“两岸中国人”“中兴中华”的民族情怀成功连接了两岸。在他只进行到三分之一的大陆行中,马英九努力用“中国人”的概念来创造两岸的最大公约数,希望以此为两岸谋和平。如果这条路能行得通,两岸会不会有朝一日演变出“一中两制”,来作为炎黄子孙解决两岸问题的方法?
其实,只要对维护和平有坚定的决心,认真面对历史与现实,两岸问题总会找到创造性与智慧的方式去解决。只不过,对台湾蓝营来说,2024年总统大选能否胜选还在未定之天,若争取不到台湾人的选票重返执政,很多话题都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