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王军指出,中国过去调整经济侧重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因为见效快,有好的发力抓手。随着体量增加和不断进行逆周期调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基建新的增量空间越来越小,对整体经济的带动作用也越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华首席代表巴奈特说,中国可能到明年下半年才会结束动态清零防疫政策,呼吁中国采取更多货币和财政刺激措施支持经济,并应更侧重扶持消费而非投资,前者可更有效地拉动内需。
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则表示,将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重点发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推动“保交楼”专项借款加快落地使用。
受访经济学家指出,中国过去20年侧重支持投资的经济调整方式行之有效,但必须认识到,这种效果越来越弱,扩大消费需求的必要性越来越突出。
巴奈特是在星期五(10月14日)接受彭博社采访时发表上述讲话。他说中国过去两年疫情防控效果很好,但今年因奥密克戎毒株的传播性,上海等大城市实施了封控管理,经济损失惨重。
IMF星期二(10月11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动态清零对中国经济造成重大打击,并分别下调对中国经济今明两年的增长预期至3.2%和4.4%。
巴奈特呼吁中国采取更多货币和财政刺激措施支持经济,他说,虽然中国通胀水平较低,货币政策还有“保持宽松”的空间,但财政政策才是“关键”。
巴奈特强调,“这不仅是赤字规模及支出增加多少,更重要的是支出构成”,财政政策的构成,“有可能从支持投资转向加强支持消费,这可以更大地拉动内需”。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中国过去调整经济的方式侧重在投资,主要包括基建和房地产,因为它们见效快,有好的发力抓手。
中国央行:将多管齐下促进房市发展
易纲星期四在线上出席今年第四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时也说,央行将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重点发力支持基建,支持金融机构发放制造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同时推动“保交楼”,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但王军指出:“随着中国体量的增加以及过去20多年不断进行的逆周期调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基建新的增量空间越来越小、对整体经济的带动作用也越来越弱。”
另一方面,房地产正在经历“从历史高峰逐渐回落的过程”,要达到过去“一放就灵”的效果,也比较困难,因此很有必要扩大消费需求。
王军说,“尤其居民个人有无信心和意愿扩大消费,对经济的复苏非常关键”。
中国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星期五出炉,同比上涨2.8%,略低于市场预期。中国通胀持续温和反映国内消费需求乏力,整体仍处于恢复阶段。
不过王军认为,房地产仍是刺激经济的重要支撑,它不仅关系到投资的增长,其衍生的住房消费,如装修、家电等支出也能拉动内需。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地产商在即将召开的中共二十大前行事谨慎,他们将债务重组工作推迟到大会以后,希望从会议中得到一些关于政府将如何稳定房市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