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中国的核酸检测需求随“清零”要求逆势上扬。为遏制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快速传播,北京、上海、杭州、武汉、深圳等城市都开始推行常态化核酸检测,进出公共场所或搭乘公交须提供48小时或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一份对学历、专业、经验都没有要求的工作,每天收入却高达1500元(人民币,下同,308新元),做满30天还另奖励1万元。
这是上海索敏医学检验所为助理冠病核酸检测员开出的待遇。这家检测机构的招聘启事在网上被热转数万次,令核酸检测这个随疫情崛起的市场进入大众视野。
上海证券估算全国需要 逾百万名核酸采样检测员
在各国相继放宽防控措施、减少检测数量之际,中国的核酸检测需求却随“清零”要求逆势上扬。为遏制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快速传播,北京、上海、杭州、武汉、深圳等城市都开始推行常态化核酸检测,进出公共场所或搭乘公交须提供48小时或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上周在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要在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上海证券根据已布设1万个采样点的杭州测算,仅考虑城市人口,全国至少将新增75万个检测点,需要核酸采样和检测员在百万人以上。多家核酸检测机构纷纷招兵买马,加速拓展业务。
《联合早报》向北京尤禧医学等三家核酸检测机构询问得知,目前他们都在急招核酸采样员,要求应聘者有护士证或核酸检测上岗证。
每天工作八至10小时,日薪400至600元,还包三餐。一家机构披露,若应聘全职工作,包括五险一金在内的月薪约有一两万元。
高薪吸引下,大批二三线城市医护人员涌向大城市,成为核酸检测行业的生力军。
26岁的刘颖(化名)本月辞去贵州贵阳社区医院的护士工作,前往深圳从事全职核酸采样工作。她告诉本报,一同接受上岗培训的都是外地人,他们将接管深圳社区核酸筛查工作,以便当地医护人员返回所在医院。
虽然工作时长、休息时间不固定,合约也只签了半年,但近1万元的月薪是原先工资的两倍,雇主还提供食宿和保险,刘颖打算“先赚一笔再说”。
检测机构利润暴涨 愿高薪请人
检测员的高额薪酬,建立在检测机构利润暴涨的基础上。最早参与核酸检测的第三方机构金域医学,去年净利同比增长47%至22亿元;今年第一季净利增幅扩大至58%,达8.5亿元。另一家检测机构凯普生物,去年核酸检测收入同比大增197.54%,带动净利大涨135%至8.5亿元。
东吴证券分析师陶川估算,若中国所有二线以上城市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每年成本约为1.72万亿元,占2021年中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1.5%。野村证券则预计,若每两天对70%人口进行核酸检测,成本相当于中国GDP的1.8%,而2020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也仅为7.1%。
然而,这看似高昂的成本,仍小于封城造成的经济损失。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教授宋铮团队的研究显示,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若封城两周,对当月中国GDP影响约为两个百分点。以2021年GDP推算,如果十分之一的中国城市封城两周,当月经济损失接近3000亿元,一年就是3.6万亿元。
有别于其他国家通过提高疫苗接种率应对疫情的做法,当“清零”成为放宽防疫措施的首要条件,常态化核酸检测很可能成为中国兼顾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但冠病变异株的传播力不断增强,使得这项措施受到挑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任建明受访时指出,北京疫情暴发近一个月来,多个区几乎每天开展核酸筛查,但至今仍有社会面传播病例。“常态化检测是不是最佳方案,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观察。”
核酸检测市场鱼龙混杂 闹“假阳性”风波
另一方面,大批业者受高利润驱使进场,也加剧核酸检测市场鱼龙混杂的乱象。
上海市黄浦区一个小区本月初一天内测出13例核酸阳性,但在随后复核中,这些阳性病例又全部测出阴性。闹出“假阳性”风波的中科润达尚未公布内部调查结果,而这家公司在上海四个区已推出近300个核酸检测采样点。
一名业内人士告诉本报,核酸检测出现大规模“假阳性”,一般是因实验室管理或人员操作不当而导致污染。尽管在检测中出现假阳性并不罕见,但检测机构通常会进行复核,真正出具报告的“假阳性”并不多;推测中科润达是由于时间紧张、没有资源进行复查导致此次事故。
北京本轮核酸筛查中,4月26日刚注册的朝安医学检验所,成立一周后即获批开展核酸检测,也引发舆论质疑审批流程存在利益输送。尽管朝阳区卫健委称审批标准和程序均符合要求,但业内人士指出,常规审批流程需要三至六个月,一周内获批极为罕见。
任建明认为,公共采购本就是腐败高发领域,核酸检测常态化使得相关采购需求短期内急剧扩大,若不加强监管,很可能成为腐败温床;若因此干扰检测结果,将对防疫造成重大影响。“监察机构有必要将核酸检测行业列为新的监督重点,在各环节建立风险约束机制,保证检测机构符合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