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扬:以巴能否 各自为安

时间:2024-10-20 07:4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陈可扬:以巴能否 各自为安?

汉字里面很少会有比“安”寓意更美好的字眼。

距今约1900年的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所建立的“六书”体系,将“安”归类为会意字,也就是通过两个符号的组合,来表达这个字的意义。

“安”字上面的宝盖头“宀”表示房屋,而下部的“女”是一个人端坐时,双手放在腹部的形象。结合到一起,“安”字就是一个人好好地坐在屋子里面,被人引申出“安全”“安定”“平安”等含义。

也正是人们对生活平安的期望,人们每天早上睁开眼睛就会说“早安”,而临睡前跟最亲近的家人说的则是“晚安”。白天在外的问候,往往也是“午安”。

在国家层面,“安”也极为重要。古代中国最强盛的汉代和唐代,都定都于今日的西安。这座堪称首个世界大都会的城市,古名就是“长安”。今天中国首都北京的心脏地带,也叫“天安门”。这些名称都充满了对“安”的憧憬。

生活在和平地区的人们,或许会将平安视为理所当然,但那些只能在漫天烽火中苟且求存者,一个“安”字可能就是他们一辈子求之而不得的奢望。

俄罗斯2022年2月入侵乌克兰,迄今已快要三年。这场战争始终没能看到和平的曙光,无论发动战争的俄罗斯,或者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支持下保卫家园的乌克兰,都没有收手的意思。捍卫主权与领土完整的乌克兰,自然是别无选择,但俄方今年也开始尝到乌克兰反攻的苦头。两地人民在战争面前毫无平安可言。

中东地区的战火也还没有停息的迹象,但星期四(10月17日)传来以色列国防军在加沙的军事行动中炸死哈马斯领导人辛瓦尔的消息,似乎让中东的和平透出一线曙光。

美国专栏作家弗里德曼(Thomas L.Friedman)就在当天发表于《纽约时报》的评论中,将辛瓦尔之死视为建立中东和平的基础,认为结束加沙战争、归还以色列人质,以及提供加沙居民救助,都因此有了可能。

他直言,这是1993年时任以色列总理拉宾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签署《奥斯陆协议》以来,双方最有可能朝着两国解决方案迈进的契机。

让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关系正常化并结束这场战事的外交努力,必须建立在以色列承认巴勒斯坦建国,以及所有阿拉伯势力都放弃将犹太人赶出中东的基础之上。这也是大多数国家所支持的“两国方案”立场。

只不过,在加沙这片洒满了鲜血的土地上,让两个缠斗近百年的兄弟民族放下武器拿起锄头,不再让过去的仇恨给下一代带来更多的伤痛,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这意味着双方领导人必须具有终结对立的大智慧,意味着各方政治势力意识到和平的可贵,最后才能让巴勒斯坦人民和以色列人民各自为安,以互相尊重的心态,在各自的生活方式中找到和谐,避免引发冲突。

这一天会到来吗?

(作者是《联合早报》资深高级记者)

热度: ° | 返回联合早报首页 可查看更多内容。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