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刚:国家必须有愿景

时间:2024-08-28 07:4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吴俊刚:国家必须有愿景

今天的新加坡和建国初期已判若两国,社会变得更加复杂也更难治理,要实现新的愿景也面对更多挑战。国人不能只是有想望,不能只是关注总理在演说中会宣布再给国人些什么?自己又能得到什么?而应该想:我们该如何同心协力,不忘初心,有勇有谋,共同实现新的国家愿景。

这里所说的愿景就是英文vision的意思。有人把愿景简略的定义为:当愿望实现时的情景。换言之,这是一幅未来的图景,包含了愿望和理想,有各种想要达到的目标和构想,而且有勇有谋,不是虚无缥缈、不着边际的幻想。

看一个国家有没有愿景,我们不妨比较一下当今的世界两大强国,美国和中国。中国明显是个有愿景的大国,而且愿景很宏伟,比如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筑世界命运共同体。美国则是一个没有愿景的大国,它现在一心一意就想压制中国的兴起,这不是愿景,只是想要一直保持世界霸主的地位。民主人权的理想已沦为陈腔滥调,没有实质的内涵。社会实际上已经严重撕裂,共和与民主两党为不同的政治理念(其实也就是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在现状中缠斗不休,为政权激烈争夺,根本说不上有什么远大的愿景。

为什么说一个国家必须有愿景?因为如果没有愿景就没有方向感,少了愿景,政府或政治领袖就无法带动人民去追求所要达到的“应许之地”,人民也只如一盘散沙,没有目标,没有想望,难以团结一致、排除万难、勇往直前,为一个共同的理想奋斗。一个没有愿景的国家,必然只专注于眼前的一切,目光短浅,没有集体的理想目标。

新加坡这个小红点有今天的成就,能在两代人的时间里跻身发达国家之列,正因为我们一开始就有伟大愿景。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上网回看建国初期那些年,建国总理李光耀发表的国庆群众大会演说。从那些激励人心的演说中,就能清楚看到新加坡的一个个愿景,尽管那还是一个风雨飘摇、国家生存都成问题的年代。

以1966年第一场国庆群众大会演说来说,即使现在听来,还是非常鼓舞人心和士气的。那是新马分家后的第一周年,真是千头万绪,百废待兴,全国上下也充满危机感。但一番策励人心的话却能让人民鼓足勇气和信心,应对艰难的挑战。作为那个时候的中学生,我们这一代人还能清楚记得要培养刚强勇猛精神的训导,并难以想象地接受了强制性的国民服役,因为符合国家要建设刚强勇猛社会的愿景,也是在当时的情境下国家求生存的必需,容易理解和接受。

第一场演说所要传达的信息很简单,就是要继续奋斗,建设一个多元种族的平等社会。那本来是加入马来西亚想要实现的愿景,但被马国的种族主义政治挫败了。它点明新加坡要长治久安必须走的道路,不是族群分裂,而是族群统合(Integration)。而且,建设一个多元种族社会,不单是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给周边国家树立一个成功的多元种族社会的好榜样,这是更宏伟的愿景。领袖的话让人精神抖擞:只要我们有勇有谋,五至10年必然成功。

这次的演讲相对简短,但主题集中,没有政策细节,但铿锵有力,有坚定人心和凝聚人心的作用。这是要实现愿景的必要条件。那可以说是新加坡愿景1.0。人民和政府协力,鼓起勇气,打造心目中理想的多元种族社会。这犹如1980年代创作的英文爱国歌曲《新加坡,我为你奉献》(Count on me Singapore)的头两句歌词所唱的一样:We have a vision for tomorrow, just believe, just believe;We have a goal for Singapore, we can achieve, we can achieve。

虽然后来有更多不期而来的艰难挑战,如英军决定撤出等,小红点却果真一年胜过一年,经济发展,国力日强,百姓生活也逐渐改善。1966年开启的国庆群众大会成了常年的盛事。但在开头几年,能现场听到演讲的只是基层领袖、各界代表和政府官员,直到1971年才有电视直播,进入千家万户,影响也更深远。李光耀的演讲随着课题的增加也变得越来越长,但一致的作用是鼓舞人心,激励斗志,总是让人看到明天充满希望,有一个更美丽的愿景会在未来实现。

但在社交媒体还没出现的年代,电视的渗透率是超强的。每年这场犹如国情咨文的演说,也是许多国人引颈以待的。尽管演说内容涵盖面扩大,但演说的最主要作用始终如一,就是提振国民士气,共同迈向更光明的未来。不过,内容涵盖太广,谈论政策的部分太多,不免也有分散注意力和难以消化的缺点。特别是进入社交媒体时代,人们的专注力已越来越短,习惯只是浏览简短的视频和短信。如何弥补,应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无论如何,由李光耀开创的国庆群众大会演说一直延续至今。第二任总理吴作栋的新愿景,要开创新的起点,要争取实现瑞士的生活水平。那是新加坡愿景2.0。第三任总理李显龙要塑造一个更有包容性的社会,那是愿景3.0。黄循财总理的开篇之作,勾勒的是愿景4.0,有人认为全篇的关键词是“再启动”(Reset)。但“再启动” 只是政策改革或调整的概括,是要达到新的愿景的手段,演讲的标题是“A Singapore Where We Realise Our Dreams”,这是一个新愿景:一个人人可以实现梦想的新加坡,一个更平等的新加坡。

实现一个人人可以圆梦的新加坡,可说是包容社会的进一步延伸,但难度显然也更高。这包括须要打破过去的一些禁忌,如强调自力更生,避免陷入福利主义陷阱;现在则想方设法给非自愿失业者更多帮助,让失足跌倒的人更快地重新站稳脚步。过去把学习母语的门槛定得很高,现在则要培养更多的“精华”,让母语科目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有机会学习高级华文。这不仅更包容,而是进一步做到人尽其才。以此类推,应该设法做到每一个人都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天分和专长,让人人都能出头天。这当然会是个更加平等、合乎理想和值得追求的愿景。

但今天的新加坡和建国初期已判若两国,社会变得更加复杂(如出现不同阶层的分化),也更难治理,更难在各种课题上达致共识,要实现新的愿景也面对更多挑战。此外,在一个更碎片化的世界,一个地缘政治已发生急剧变动的世界,新加坡的继续生存发展其实也面对许多新的困难。因此,国人不能只是有想望,不能只是关注总理在演说中会宣布再给国人些什么?自己(包括个体和不同群体)又能得到什么?而应该想:我们该如何同心协力,不忘初心,有勇有谋,共同实现新的国家愿景。

作者是前新闻工作者、前国会议员

热度: ° | 返回联合早报首页 可查看更多内容。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