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豪:藐视国会?台立法院扩权与赋权之争

时间:2024-05-31 07:4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李政豪:藐视国会?台立法院扩权与赋权之争

自5月17日至28日的每周二和周五,从清晨到深夜,台湾立法院都要上演拳脚戏码,多达10名立委受伤,甚至有人需救护车紧急送医。国会外的示威抗议也在青岛东路集结。有趣的是,主办方认为网络演算法特意降低青岛东路等关键词的触及率,所以集会抗议改以青鸟为名号召群众,称为“青鸟行动”。

本次焦点是由蓝营的国民党以及白色力量的民众党公布的国会改革法。以下就尝试理解本次法案的内容,以及民众抗议的原因。

克服总统免责的难题

虽然台湾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理论上也对人民负责。但实际上要如何负责,选民如何课责总统,是一个技术性难题。总统所任命的行政院长(视同法国的总理)虽向国会负责,但没有直接民意基础,通常只被看作总统的高级幕僚长。总统的意志、偏好可能会产生政策,但出了问题则是由行政院长向国会交代。

改良这种权责不符的关系,让国会可以更好地厘清总统施政方针,这是法案提出的原因之一。此次修法后,总统每年须向立法院提出国情咨文,而新任总统必须在就职两周内提交国情报告书,并于一个月内赴立法院报告。

症结点在于,到底总统在报告后,面对立委的提问时,是统问统答,还是即问即答?蓝白支持的是后者,这是绿营人士批评的原因,认为此法对总统相当不敬。讽刺的是,现任民进党立院党团总召(党鞭)柯建铭,就曾在马英九连任总统后,呼吁他放下顾忌,勇敢面对国会质询“即问即答”。

更大的争议在于国会听证权和藐视国会罪。根据新法,国会成立的调查委员拥有调阅权,并可举行听证会,涉及公共事务、利益的相关人士,则要提供证言和资料。藐视国会罪则针对公务员和部长,政府机关人士缺席听证会、拒绝提供资料、答复超出质询范围等藐视国会行为,可处罚,包括罚款。当中,最严重的藐视行为就是虚假发言或作伪证,可处一年有期徒刑。

这类法案在民主国家并非少见,赋予国会独立调查权,可让涉及公共利益的政策和投资案受到国会检验。如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前律师柯恩和奥地利前总理库尔茨,都因在国会作伪证而被判刑。

台湾的情况是,疫苗合约被封存30年,连进口鸡蛋的合约也不对外开放调阅。尽管那时候蓝白委员曾要求政府部门提供资料,但因没有相关配套措施,官员都可以推托责任。行政院前院长苏贞昌甚至在国会答复时,痛骂立委“在那叫什么?”“吵死了”等。

有了此法,本意是希望官员态度能收敛,以及配合立委询问。但绿委对此法的批评,是蓝白阵营的扩权行为,让立委扮演大法官的角色,逾越了监察院和司法院的职权,乃毁宪乱政。

此法看起来只针对官员,为何会激起民众如此大的义愤?

青鸟藐视蓝白阵营

首先,抗议民众认为,这个法案的讨论太过草率,没有在立法院委员会充分讨论就进行表决,违反该有的程序正义。再来,青鸟认为这种扩权会让国会随意召见任何民众,甚至“陷害”这些老百姓,或让他们吃牢饭,所以才有人喊出“我是高中生,我藐视国会”的嘲讽。

可是,国会听证虽有权召见民众,但只有涉及相关案件的人士才须出席;拒绝发言或伪证的惩罚也比官员来得低。民众的真实顾虑是什么?

友人参加了多次的青鸟集会,在询问示威者参与的目的后,发现一个共同性。他们认为蓝白是受到中国政府的指示后,才急于通过这项法案。他们指控,国民党党团总召傅崐萁等多名蓝委,上个月前往北京访问,并会见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因此当中一定有猫腻。

如果相信亲中派有隐藏的议程,则提出的法案一定有问题。那进一步推论,得出最糟糕的结论便是,亲中人士不得参与选举或担任公职。因为任何有这样背景的官员,都可能危害台湾。

青鸟的论述忽略了台湾内部有不同立场的人,绝对对立的观点更对两岸和解毫无助益。一个事实是,即使青鸟行动曾号召10万人参加,但最新民调显示,有57.5%民众支持藐视国会罪的通过,而这恰好也是蓝白合的总统得票率。可见这种论述只在同温层发酵,青鸟藐视的不是亲中派或蓝白阵营,而是多元的台湾社会。

这次受到最严厉批评的是白营总召黄国昌。2014年太阳花学运时,“国昌老师”号召民众,要求对没有详细讨论的法案退回委员会重审。青鸟控诉他如今背离了太阳花精神,成了蓝营的傀儡。

蓝白宣传赋权国会不力

实际上,从2月新国会成立以来,针对此项修法都召开公听会和审查,每次皆超过四小时,总计开会1513分钟。由于绿委自己拒绝逐条审查,使得法案无法详细讨论,但蓝白却要承担民众的谩骂。

蓝白在此事件中最大的问题,是当民众聚集,利用互联网抨击后,竟然要花上一个星期才来回击种种谣言。“国昌老师”则是一人直播回应种种舆论攻击。在过程中,似乎看不出这个蓝白共提的法案,在宣传上有同样合作的力道。

当民进党以扩权来指控这项法案时,蓝白阵营也没有解释这其实是“赋权国会”,以让国会有更好的工具来制衡政府,也没解释法案的必要性。如果蓝白再不反思彼此的合作方式,以为是国会多数就能通过各种法案,则支持率必然在未来舆论的猛攻下流失更多。

作者是台湾大学政治研究生、马来西亚时事评论员

热度: ° | 返回联合早报首页 可查看更多内容。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