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香港中通社
作者:庄恭百
近日,北京的地坛有点儿“火”,民众涌入不仅为了参观名胜古迹,更多是为地坛书市而来。
以“我与地坛”为主题的地坛书市与民众阔别十年之后,8日再次回到公众视野,在参展面积、参展商数量上都达到了历史之最。地坛书市原名北京特价书市,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拥有数量庞大的“粉丝群”,亦承载了一代人的文化记忆。
前来逛书市的“60后”王先生介绍,早年地坛书市对北京文化人来说就像春节的庙会,不管买不买书,都要去逛逛。地坛是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的地标式建筑,著名作家史铁生曾在此思考人生,感悟生命意义,并著有《我与地坛》,本届地坛书市的主题便由此而来。
本届地坛书市为期11天,展场总面积1.5万平方米,设置8大专区350个展棚,208家参展商集中展示展销40余万种精品图书,几乎涵盖了各个领域和不同时期版本的图书。在主题展区,主办方特别展出了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我与地坛》以及王蒙、余光中、汪曾祺、金庸等37位作家的39部作品。
记者注意到,书商们普遍打出优惠折扣。现场随处可见七折、五折甚至一折的招牌。有些商家加入北京文化消费促进行动,民众可以现场扫码领取价值50元人民币的优惠券包,享受“折上折”。据统计,地坛书市首日接待游客达2万人次,有民众甚至推著购物车批量采购。
刘女士带女儿早早地来到地坛选购图书,她给自己买了史铁生的《病隙碎笔》,给女儿买了山海经绘本以及教辅用书。刘女士表示,来地坛逛书市是她年轻时的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是珍贵的时代记忆。借此次地坛书市回归,她一方面怀念史铁生,感受他作品中流淌的温情与爱;另一方面想带女儿感受北京逛书市的文化传统。
“昨天是教员(中国青年网民对毛泽东的称呼)逝世47周年的日子,我买了《毛泽东选集》四卷本纪念他。”大学生王子涛表示,如今的年轻人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上压力大,常有迷茫感,他们当中有人选择读《毛选》获得自愈的力量。在豆瓣上,《毛选》被网友称作中国青年的“信仰指南针”,该书亦连续多年蝉联清华大学图书馆借阅排行榜榜首。
参展书商除了展出传统文学作品,还推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售卖方式。上海三联书店推出了名为“盲选书礼”的图书盲盒。店员介绍,盲盒中是刚出版但未发行的翻译图书,书中还有翻译家的亲笔签名。“在拆封前,读者并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书,在阅读之外增加了些期待和惊喜。”
不过,现场亦有民众抱怨书市缺少检索机制,由于书市过于庞大,读者无法及时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籍,工作人员亦忙得无暇顾及读者感受,导致购书体验不佳。
一位出版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书市既是图书出版行业的“晴雨表”,亦是收集意见提升服务的窗口。一般来说,从业者将图书行业的新产品、新玩法放到书市上接受读者的考验,根据读者对产品的偏好,从而制定改进计划。该工作人员透露,公司正在引入数字物联网技术,投用后将大大提升购书体验。
文化学者、作家崔岱远认为,回归的地坛书市,并不仅仅是延续10年前的传统,而且是在此基础之上的全面升级。他认为地坛书市不管是形式,还是书的内容,都将给北京的文化生活以及相关行业带来一个崭新的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