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联合新闻网
作者:张钧凯
在马英九基金会的邀请下,37位大陆师生访问台湾,展现两岸民间久违的热络,也让双方看到友好的善意一直都在,只是被政治迷雾所湮没,和平更需靠积极主动来创造契机。
两岸民间来往如今被迫打回原形,从头开始,令人感慨。而为两岸交流撬开大门的,是彼此的“00后”青年,不同于盲目抗中的“太阳花”世代,台湾“00后”新世代有着不具思想包袱的大陆观,意味着两岸关系新时代或将来临,寄希望于两岸青年世代彼此送暖。
然而,两岸关系的小气候,依旧受中美关系大气候所牵制,非一朝一夕能轻易解套。台海情势恶化至此,固然拒不承认“九二共识”的蔡政府有责任,但客观条件上,也受到美国为遏制中国崛起、挽救其帝国余晖,频密打出“台湾牌”寻求中美“脱钩”的影响,致使“亲美抗中保台”如此空虚的口号,竟能登上台湾主流意识形态的神坛。
中国崛起、美国衰落带来的世界格局变化,令中美的结构性矛盾愈演愈烈。不过双方至今仍在尝试摸索管控分歧的可能。日前,逾百岁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访华,令人想起其五十余年前所开启的一次地缘政治巨变,促成尼逊打破冷战藩篱,踏上中国土地签署了《上海公报》。其历史与现实意义,莫过于促使中美关系因为“一中”框架的正式形成而发生了质变;台湾问题在国际间的认知与对待,亦因此进入了“一中”时刻,至今依然是台湾争取国际空间绕不过的政治现实。
基辛格此次访华,受到北京以“老朋友”的高规格接待。对处于地缘政治风暴中心的台湾而言,尤其不能等闲视之。特别是2024年总统大选这个近在眼前的变数,各阵营参选人在两岸问题的说法,无论进或退,其实都体现了两岸战争与和平之选择,无形中已成为台湾未来何去何从的主导要素。
如今大陆师生走访台湾,以及此际基辛格在北京受习近平会见,地缘政治的大小气候同时发挥作用,对台湾具有高度的启发意义。中美关系不必然会走向“修昔底德陷阱”的结局,而两岸关系也不必然永远是打不开的死结,关键在于如何跳脱出民粹政治的意识形态操弄,务实理性地回到历史遗留下来的连结基础。
甫逝世的台大政治系名誉教授许介鳞,在其遗著《台独脉络记》呼吁台湾政党官员应摆脱“恃美反中”的心态,看清中国崛起的现实,此为一位良心知识分子的勇敢诤言。两岸青年已送来暖意,台海如何走向春暖花开,解决的钥匙其实一直握在台湾人自己的手中。
作者是媒体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