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香港01
作者:汤文诗
香港政府周四(2日)公布通关安排,市民日后返回内地须在智能手机安装“安心出行”程式,再将出行纪录连接至“香港健康码”。市民可以由下周五(10日)开始到政府网站实名注册,上载住址证明及“安心出行”行踪纪录后,便可以获取相应颜色的“香港健康码”(“港康码”)。
对通关事务,创新及科技局与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已在技术层面提供支援,但在政策硬件配套之外,政府亦要应对软性执行问题,尤其是“港康码”的操作程序似乎仍然会对处于数码鸿沟的人士构成困扰。
政府应对了数码鸿沟
“港康码”进行注册,及后每次登入又需要以手机电话短讯作核实,对于不熟识电子设备操作的市民——尤期长者——会产生不便。尤幸政府明显汲取了“安心出行”的教训,表明为了解决“港康码”所引起的数码挑战,正在计划跨部门动员落区,协助市民申请、下载及使用“港康码”。
在“安心出行”方面,大众一直关注视障人士未能顺利使用,政府亦一同提出了应对方案。官方将会向申请“安心出行”的处所派发凸字胶套,以便视障人士以点字识别二维码位置,使用“安心出行”记录行踪,继而可以将记录连结至“港康码”。
政策需要补救的原因
“安心出行”的补足工作固然可取,有望令政策推行得更顺利,但也反映当初计划未够全面,只在被指出问题后才加以应对。这种情况日后必须改善,以免拖累政府的号召力,影响未来的施政效率。
以“港康码”为例,政府应一早意识到未必所有市民都能够上网。根据统计处4月15日最新发布的《资讯科技使用情况和普及程度》显示,2020年仍有约50万10岁或以上港人没有智能手机。政府如今计划向有智能手机的市民提供教育及协助服务,但以早前的消费券事件可见,即使政府方面派出人手协助登记消费券,约200人仍因资料有误而到最终仍未能领取,行政安排必须更好规划。
另外,局方指正在与慈善团体或电讯公司作出协调派发手机及电话卡,但同时强调所有资源上会由相关机构承担。这令人担心政府即使了解问题所在,但却将责任推到非政府机构之上。一旦机构可能因为不同因素,例如经济考量而未能配合有关施政时,政府是否又只能将问题搁置不理?有见及此,为何不直接由政府承担起此项工作?
通关乃得来不易的一步,官方必须周全规划,以确保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