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华为时刻”,中国企业如何提升竞争力?(3)

时间:2019-07-30 07:3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管理实践是一种软技术

回归本文主题,短期内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生产率的新方法,和前文提到企业家执行的优质“管理”功能只有两字之遥:优质“管理实践”(“管理流程”可能更适合国内语境)。请大家不要嘲笑这个简单的答案,经济学家发现这个答案的过程,一如我刻意构造此文的结构,让大家感觉揭秘的过程十分漫长。经济学家习惯关注宏大的叙事,企业管理实践这么细节的话题,相比“制度”来说,从来不是经济学家在意的焦点,留给管理学家去研究就好。遗憾的是,经济系和管理系在绝大多数大学都分属不同学院,教授们彼此无来往,管理学家也几乎不关注国家竞争力这类话题。而且,管理学家长期采取的“案例”和“问卷调查”研究方法,一直不被关注“大数据”的经济学家所重视,因为“案例”有选择偏差,不能解释成功企业和落后企业之间的真正差距,而“问卷调查”受到各种人为干扰因素的影响。事实上,管理系从来没有用客观衡量的“管理实践”来解释是国家之间,企业之间在生产率上的差距。

突破来自于斯坦福大学教授,曾在管理咨询公司工作的Nicholas Bloom,他与合作者采取了“双盲”的问卷调查方法,即被采访的企业管理者并不知道处于问卷调查之中,由于这些制造业企业只是中等规模(雇员人数在500-1000之间),知名度不高,采访的MBA学生并不知道除了企业名字之外的任何财务信息,不会先入为主地判定被采访企业的管理实践能力。他们设计的问卷对3个大类(监督、目标和激励)18项标准化的管理实践(例如业绩追踪、评估、目标管理、奖优罚劣、人才的吸引,管理,晋级与保留等)做出清晰的评分指引,从低到高分成1到5分五个等级。每个企业的综合得分为18项评分的均值,在此基础上计算企业所在国家的管理实践得分。下图显示跨国比较排名,国家或地区边上的数字代表被采访企业数量。

不巧的是,524家中国企业的综合得分和目标管理得分都排在了末位。如果把企业按地区显示综合得分分布,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差距会更大,例如美国695家企业的综合得分分布接近正态,得1分和5分的比例接近,围绕平均分的企业比例最多。相反,中国几乎找不到综合得分超过4分的企业,而这样的企业在巴西、印度、希腊和葡萄牙都有一定比例(Bloom教授在2016年把调查的企业扩展到35个地区,数量超过11000家,覆盖制造业,零售业和服务业例如学校,医院,律师和税务事务所等,763家中国企业的平均综合得分为2.71,排名第20位,超过了巴西,印度,但仍然落后于希腊和葡萄牙)。

有趣的是,将企业CEO对个人管理能力的自我评估得分减去所属企业的综合得分,平均分最高的五名就是上图中的后五名,而得分最低的是美国。可见,企业管理业绩差的CEO反而是自我感觉最好,最为过度自信的。

和中国的经济增速比较,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综合得分低的结果让人意外,但仔细一想又没那么意外了。流行的说法“西方企业靠制度管理,中国企业靠人管理”正是在强调中国企业在管理制度上的缺失。相比美国企业的朝九晚五工作制,法国每周更短的工作时间,年初在国内引起广泛争议的“996工作制”的背后同样是中国企业在管理流程上普遍存在的低效率(相应地,管理实践得分和人均GDP的差异也是一致的)。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企业对精细化管理的重视度不足,甚至嘲笑外资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但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外企业在管理实践上能力的差距一下子凸显,依靠制度管理的外资企业可以裁员增效,而中资企业裁员却不容易换来效率增加的结果。

单独考察每个地区企业管理实践综合得分与生产率、利润,销售增速等财务数据,会发现彼此之间存在清晰、统计显著的线性关系。换言之,与其费时耗力、效果并不明显地从国家宏观层面进行制度模仿和转换以提升企业和国家的竞争力,不如采取在企业管理实践层面的学习与借鉴,这样的做法并不受到优秀企业家数量有限的制约。当然,与直觉一致的是,教育,竞争,劳动力市场制度,企业股东结构等都会影响企业的管理得分,例如政府,家族控制的企业得分较低,跨国公司的得分较高;股东较分散的上市公司得分要高于股东集中的公司。

更加重要的是,Bloom教授的研究显示,采取优秀的管理实践,企业可以在短期内就取得显著的效果。例如在印度纺织企业采取的实验结果显示,采取5个月的标准化管理实践改进的企业,在一年时间里相比未改进的同类企业的生产率提升了17%,利润多出30万美元(这些企业的平均年销售额为745万美元)。即使企业需要为学习和实施先进的管理实践支付一定的费用,但一次性的投入可以换来长久的绩效提升,显然是值得的。

磨砺生辉,行稳致远

类比前文提到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划分,如果说科技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硬”技术,那么企业管理实践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软”技术。Bloom教授发现,国与国之间在生产率上的差异,平均来说,有30%来自于企业管理实践的差距,在一些国家这一贡献度甚至超过50%。我必须强调的是,Bloom教授关于管理实践的一系列研究,不仅使得经济学和管理学之间的隔阂被打破,更有助于帮助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提升竞争力,被普遍公认为过去十年经济学研究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在经济学研究越来越难以取得新突破的环境下,他与合作者的成就格外令人敬佩。

对于中国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相比难以实现的科技创新和难以改变的制度因素,实施优质的管理实践“知易行易”。尽管经济下行给企业管理带来压力,但这也是进行改革和调整的好时机。中国企业只有经历“磨砺“,才能迎来“生辉”的时刻,才能够真正做到“行稳致远”。

回看历史,《华尔街日报》成立100周年之际,曾经邀请专家去预测未来25年经济发展表现最佳和最差的国家,列于前者的有泰国、马来西亚、孟加拉国和津巴布韦,而列在后者的正是中国。到了2014年,《华尔街日报》不得不承认专家的预测错得一塌糊涂。

当前面对中美贸易摩擦和“华为时刻”,市场的情绪偏于悲观。我想和企业家们分享这段预测的故事,同时提醒大家,即使是美国,在面对“斯普尼克时刻”后,也用了12年才赶超了前苏联。如果我们能够以长远的眼光去面对挑战,那么困难也会逐渐化解。中国经济的治本之道就在于摒弃阻碍经济增长的制度因素,积极与全球各国在全方位携手合作,以释放民间经济的活力为根本,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前进的方向。在实现这些长远目标的道路上,中国企业一定要学习和执行优质管理实践,巧妙地结合“硬”技术和“软”技术,企业与国家的竞争力才能真正强大,实现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系诺亚控股集团首席研究官。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责任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

赞一下
(25)
73.5%
赞一下
(9)
26.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