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危机为合作契机—大国竞争背景下的智库作为

时间:2019-06-25 09:5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苗绿:在当下国际形势变化加剧之时,智库在影响公共政策和舆论上发挥的作用愈发重要,承担的责任也更艰巨。

在当下国际形势变化加剧、中美关系紧张的关键时刻,作为政府部门的“智囊团”,智库在影响公共政策和舆论上发挥的作用显得愈发重要,同时其应承担的责任也更加艰巨。在此背景下,近日全球化智库(CCG)在宾大沃顿中国中心举办了“第四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这是CCG连续第四年举办该系列高端智库论坛。

本届论坛捕捉全球局势变化的最新特点和全球智库发展的迫切问题,聚焦大国竞争背景下智库面临的挑战和可发挥的作用,并以此为背景深入探讨实现智库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创新模式。论坛汇聚了中外顶级智库专家和学者参与研讨,对新形势下的智库合作、智库国际化、智库管理与人才培养、智库创新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为智库国际化发展提供对策与建议。

中美智库通过合作可提供更多元化的观点从而避免决策者做出极端决定

伴随全球化进入4.0时代,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涌现,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多边主义正遭遇严峻挑战,中美经贸摩擦也在持续升级,在此关键时刻,中美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中美智库通过合作,可以提供更多元化的观点从而避免决策者做出极端决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两国关系并推动国际多边合作发展。然而,要理解中美智库间的合作,首先就需要正视目前的两国关系。如今,美国政府对中国加征关税,又对华为频频打压……随着中美贸易争端的再次升级,智库间的合作交流可能会受到限制,智库也会受到政界、社会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压制及冲击。

尽管部分专家学者对中美关系保持乐观,认为中美智库目前在加强交流和沟通,这对促进中美关系之间实实在在的接触具有很大的正面作用。但也有人指出,虽然中美智库间的交流非常频繁,但仍对扭转中美关系走向恶化没有起到明显的积极效应。对此,部分智库专家学者在论坛中分析其中原因为,中美经贸摩擦其实质并不是贸易问题,而是科技层面上的竞争。美国作为全球的霸主是不可能允许崛起中的中国在科技领域超过自己。

美国对于中国的警惕迫使美国政府已经从过去对中国的接触政策转变为现今的非接触政策,造成许多之前的合作因为当下的政治环境而产生了脱离。但不止如此,从美国近期对华裔人才的限制等等可以看出,中美间的摩擦不仅是在金融和科技方面,甚至人才等多方面也受到了一定影响。笔者结合论坛上各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分析其中原因可能有三:第一、从战略层面来看,美方战略方向发生变化,因此导致其在政策制定及外交政策上发生了改变;第二、在大国竞争背景下,美国依然秉持着“权利转移”的思维模式来处理中美关系;第三、美国对中国的全球观、发展观、改革观以及贸易政策等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

面对现状,中美智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合作:首先,中美智库应该持续推动两国政府、两国的领导人尽早开展对话,把当前的危机转变成一个深化中美战略上互信、经济上互利关系的契机。此外,两国智库可以在一些如气候问题、反恐问题等人类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上开展更多合作。其次,要认清中美智库各自的优缺点,从而扬长避短,寻求可持续性的合作发展。James McGann博士在论坛上就指出,美国智库的受众很多其实就是受过教育的公众,而不是政策的制定者。

美国智库遇到的问题在于,很多人对于事实的解读其实都是基于党派的,很多时候比较极端,只相信自己所相信的,而不是基于事实。其次,美国智库中有很多不同意见,所以很多时候,要让公众去应对如此纷繁复杂的观点也并非易事。因此,中美智库在合作时应认识到两国智库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双方都应在符合自身利益的基础上寻找共识、开展合作。

如今,中美经贸摩擦持续升级,中国在国际上也有一些误解没有及时得到澄清。一方面,这需要智库给决策者提供多元的声音,同时也需要给国际社会提供更多中国的多样性声音,这也是中国国际化智库的使命和责任。随着中国的崛起,国内、国际现在像一盘棋,在制定对内和对外政策时都应预判国际社会对这些政策的看法,既要考虑到对方的反应,更要拿出中国相应的对策。这也是中国智库国际化的首要的指标之一。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2)
10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