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玲:中美关系转向,中国何以自决?(3)

时间:2018-12-14 07:5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对中国来说,客观上,自身也并不具有抗衡的实力。正因看到了中美两个大国之间融合大于对抗的现实与未来意义,中国前领导人邓小平先生才推动改革开放的实施,并提出“韬光养晦”之策,以避免同美国在内的主要国家间的冲突,确立新型的、良好的、可持续的国际关系。也因如此,美国的政治家与智库才抓住这个机遇,以包容共生的姿态邀请中国加入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中国也的确获得了迅速发展乃至崛起的重大机遇。

GDP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在文化、教育、医疗、环境、舆论、社会保障以及乡村发展上,中国都普遍缺乏现代化的建构。而长期存在的大政府小社会现象,加之各级官员每每巨额的贪腐,使国家财政或国民经济的社会品质出现了变异的巨大风险。缺乏公平正义在内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的综合国力就要大打折扣。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中国应该继续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扎实现代化的功课。至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则应该成为本国国民的福祉所依。

可以判断,中国发展的战略定位问题是当下美国在理性与情感上渐行渐远的重要原因。无论是杨帆出海、高调引领世界,还是“中国制造2025”计划,或是纪念《共产党宣言》重提共产主义,都无法让美国理解其中的真实善意。中国自身还处于一个教育失范、法治失缺、民生失望和社会失序等等的问题状态中,整个国家还在为旧制度不断垫付巨大的成本。不管贸易战继续还是结束,或许都不能避免中美之间以某一种形式,卷入一场更大更广经济政治文化大交锋。而面对现代性文明进程,中国存在的历史负面与沉重包袱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如何自决?

在20国集团阿根廷峰会结束后,中美达成贸易休战90天!尽管存在未来的不确定性,但若能握手言,将直接关系到众多国家的切身利益,让世界再一次热切期望。中国应当如何趁此时机变被动为主动?有舆论称,中国可能无法兑现休战协议中的敏感条款承诺,中国也无法改变自己已经上路的发展模式。中国学者余智先生也认为:“双方尚未就结构性改革达成‘重要共识’,贸易战可仍可能持续并扩大”。的确,在笔者看来,中美贸易之战将不可能轻松地止于贸易。中国要平静顺利前行,需要从根本上寻找化解矛盾源头的办法。

美国副总统彭斯不久前在华盛顿智库就中美关系发表的演讲,是在告诉中国与世界,中美之间的历史友谊正在遭受损害:“北京正在使用一种全政府的手段,利用政治、经济、军事工具以及宣传,在美国推进其影响和利益。”并且,彭斯还指出“中国领导人仍可以改变路线,回归几十年前两国关系开始时的改革开放精神。”而“美国人民别无所求;中国人民理应得到更多。”中国是否应该将此解读为一种理性和善意?即便这样,中美在未来无疑要面临一个漫长的关系严冬。若要缓和,应对美国可能启动的“新冷战”,中国则急需做出重大政治与文化的结构性调整。

显然,中国内外都在期待着深化改革开放,这是一种最为便捷的“顺水推舟”之策。或许,仅仅尊重与遵循人类发展的历史常识,中国社会的诸多问题就可获得正解。而优质的国际关系也自有逻辑。对于任何国家而言,利益或主权必须得到维护,但人权同时更不能被忽略。贸易战,归根结底是关于人类生存的正当权利,即对财富的共同创造权、流通权、分享权如何获得更好、更普遍地保护的一场文化较量,是现代文明在理解和实施上的冲突。这一点,中国似乎更需要走出计划经济的狭隘藩篱,以行动来融入——尽管落实起来会有相当难度。

还有一个现象非常值得关注:这场贸易战激发了美国社会在对中国问题上的共识与斗志,却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观点与立场的分野。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暴露了一个问题,针对所谓“国家利益”,中国实际上存在着两个或更多不同层面的感受体。由于权贵利益集团的使然,“国家利益”这个概念显得相当抽象模糊,很难真切体会和触及实质。在近年中国政府的反腐败运动中,人们也看到了国家利益被私人、被官员、被某个家族大量窃据瓜分的事实。这使得民众或知识分子对国家的认同产生了问题。

贸易战开打以来,无论官方舆论怎样高调反驳、义正言辞,民间社会却并未出现像“钓鱼岛”或“萨德”事件那样,呈现出高涨的民族主义爱国热情。这直接的原因也许是,中国经济的整体下行、民营企业众所周知的发展瓶颈,以及城乡就业与社会保障上发生的民生矛盾等问题,导致了人们对政府的不信任。在中国社会民众的普遍认知中,政府和国家几乎是个集合体,两个概念相互混淆。如果政府不可爱,那么这个“国家”也会跟着倒霉。这自然不同于美国:如果人民不高兴,可以通过选票,四年一次推翻并选择新政府。但这与他们如何热爱与忠诚美国完全是另一码事!

前些日,几位在北京的自由派学者朋友聚餐畅谈中美关系,再聊起中美贸易战时,感觉大家似乎已热情大减。或许是,即便战火燃烧得遍地焦土,一时也改变不了中国政府处理民生问题的行事规则。同时,也很难促使决策阶层屈服于美国的贸易压力,转变对市场经济之于中国的根本态度。不过,各位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看法上也有相左之见,但已没人提出让特朗普先生来直接影响或帮助解决中国的问题。把出路寄托在中国的自醒自觉上,既不要倒退,更不要流血,而以协商共和的方式让国家更前进几步——这样自己决定自己,最好!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王昉 [email protected]

赞一下
(54)
56.8%
赞一下
(41)
43.2%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